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亲痛仇快

亲痛仇快

比喻做事要顾全大局,不要做出使自己人痛心,而使敌人高兴的事。朱浮(事迹见前“辽东豕”条)与渔阳太守彭宠交恶,彭宠派兵攻打朱浮。朱浮因致书对其加以指责,信中说:“目前天下刚刚统一,人心大都盼望安定,只有您象患了精神病一样,放弃建勋立业的大好前程,而发动叛乱。我希望您不要一误再误,考虑一下叛乱给自己家庭造成的后果,大凡为人举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而使敌人高兴。”彭宠看到信后,更加恼怒,继续攻打朱浮,终于导致了灭亡。

【出典】:

后汉书》卷33第1140页《朱浮传》:“方今天下适定,海内愿安,士无贤不肖,皆乐立名于世。而伯通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岂不误哉!定海内者无私仇,勿以前事自误,愿留恋老母幼弟。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例句】:

毛泽东《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现在许多人的文章上常常有一句话,说是‘无使亲痛仇快’。这句话……我们千万不可忘记。”


并列 亲人痛心,仇人高兴。语本《后汉书·朱浮传》:“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李栋《彩云归》:“陶叔冶最后当面揭穿曾耿的劫持阴谋,劝曾耿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做~的事。”△贬义。用于形容某事对己方不利而对敌方有利。↔同仇敌忾


【词语亲痛仇快】  成语:亲痛仇快汉语词典:亲痛仇快

猜你喜欢

  • 漫酱瓿

    同“覆酱瓿”。宋王安石《进字说》诗:“但可与人漫酱瓿,岂能令鬼哭黄昏?”

  • 分路扬镳

    镳(biāo标)马勒子。扬镳,把马勒子向上提,驱马前进。指分路而行,也指双方才力相敌、各有千秋、各占地位。后又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路。本于北魏拓跋志故事。拓跋志,字猛略,烈帝之后,少即历览书传,有文才

  • 唇竭齿寒

    同“唇亡齿寒”。《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高诱注:“竭,亡也。”《淮南子.说林训》:“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唇竭而齿寒。”见“唇亡齿寒”。《淮南子·说林训》:“丘夷而渊塞,

  • 七上八下

    形容心神不定。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吃酒,如何却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并列 比喻心中慌乱不安。廖辉英《红尘孽债》:“

  • 挂剑之情

    源见“季札挂剑”。重诺赠物悼亡友之情。苏曼殊《答萧公书》:“今托穆弟奉去《饮马荒城图》一幅,敬乞足下为焚化于赵公 伯先墓前,盖同客秣陵时许赵公也,亦昔人挂剑之意。”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一人把关,一万人也攻不开。后因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用为形容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的典故。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五章:“三家店在门头沟附近,离

  • 清洛荐尧书

    《尚书中候》:“尧沉璧于雒,玄龟负书出,背甲赤文成字。”(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引)传说帝尧将玉璧沉入雒水中,有玄龟负书出水。后遂用为颂赞时世圣明之典。唐.李群玉《龟》诗:“他时清洛汭,会荐帝尧书。”

  • 箪瓢颜巷

    同“箪瓢陋巷”。清黄周星《沉醉东风.黄叶村庄曲》套曲:“且消磨种菜雄心,休认做箪瓢颜巷。”

  • 冯唐白首屈郎署

    同“冯唐半世只为郎”。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以孝文之明也,本朝之治,百寮之贤,而贾谊见逐,张释之十年不见省用,冯唐白首屈于郎署,岂不惜哉!”

  • 捉影捕风

    亦作“捉风捕影”、“捉风捕月”。同“捕风捉影”。《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许人钱,如捉影捕风;骗人财,如探囊取物。”清 钮琇《觚剩续编.律例》:“自风雅之道衰,即愚若胡生,亦必捉风捕月,自诩五言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