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中龙

人中龙

晋书.宋纤传》:“宋纤字令艾,敦煌效穀(故城在今甘肃敦煌县西)人也。少有远操,沈靖不与世交,隐居于酒泉南山。明究经纬(指经书和纬书),弟子受业三千馀人。不应州郡辟命,惟与阴颙、齐好友善。张祚(前凉张骏子,公元354年称帝)时,太守杨宣画其像于阁上,出入视之,作颂曰:‘为枕何石?为漱何流?身不可见,名不可求。’酒泉太守马岌,高尚之士也,具威仪,鸣铙鼓,造焉。纤高楼重阁,距(拒)而不见。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铭诗于石壁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奇木蓊郁,蔚若邓林(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其人如玉,维国之琛。室迩人遐,实劳我心。’”

晋人宋纤,性格沈郁,不愿与人交往,尝隐居在酒泉南山,从事教育。有一次,酒泉太守马岌专程去登门拜访,他藏身于高楼重阁之中,拒不接见。马岌崇敬他的为人,想会面交谈又不可得,故称之为“人中龙”。意思是行高于人,自是为“龙”;而“龙”又自是藏深渊,隐云雾,名德可以仰闻,而身形不可得见的。

后以“人中龙”比喻豪杰之士或出类拔萃的人物。

宋.家铉翁《过沛题旅壁》诗:“单吕早识隆准公(指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择婿能得人中龙。”


【词语人中龙】  成语:人中龙汉语词典:人中龙

猜你喜欢

  • 易水寒

    同“易水歌”。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诗:“羞道易水寒,从今日贯虹。”

  • 砺山带河

    同“河山带砺”。宋葛长庚《沁园春》词:“大丈夫儿,冰肝玉胆,砺山带河。”见“河山带砺”。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86回:“因得优待条件,勒诸宪章,~,永永无极。”【词语砺山带河】  成语:砺山带

  • 蘋藻

    源见“蘋蘩㈠”。泛指祭品。唐韩愈《湘中》诗:“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弦歌。”源见“蘋蘩㈡”。借指妇女的美德。明陈汝元《金莲记.昼锦》:“〔王氏〕嗣育兰荪,孝全蘋藻。”《镜花缘》四二回:“女子而娴文

  • 持麈尾

    源见“麈尾清谈”。手持麈尾。指准备高谈。唐韦应物《假中枉卢二十二书亦称卧疾》诗:“应笑王戎成俗物,遥持麈尾独徘徊。”

  • 一军猿鹤

    源见“猿鹤沙虫”。喻全军尽战死的将士。清 丘逢甲《秋怀次前韵》之八:“百战鱼龙残局短,一军猿鹤故山遥。”

  • 千金买赋

    源见“长门赋”。谓极力设法求复得亲幸。唐李白《白头吟》之二:“闻道阿娇失恩宠,千金买赋要君王。”【词语千金买赋】  成语:千金买赋汉语大词典:千金买赋

  • 移情

    变易人的情志。旧题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宿伯牙曰:

  •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明天一别,重重的山岳就会把我们分隔,在这茫茫的人世间,后会何时,又有谁能预料? 后多用作惜别之辞。语出唐.杜甫《赠卫八处士》:“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 文章扫地

    《文选》卷三十六南朝梁.任彦升(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其一:“百王之弊,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唐.李善注:“言衣冠制度、礼乐、轨仪,皆见废弃,故无余也。班固《汉书.赞》曰:‘秦灭六国,

  • 马卿壁

    同“马卿壁立”。清黄景仁《定风波.和余少云》词:“杜陵茅,马卿壁,我更无家可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