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借寇恂

借寇恂

后汉书.寇恂传》载:寇恂曾为颍川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隗嚣,恂从行至颍川,百姓遮道谓光武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恂”为地方百姓挽留良吏的典故。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内史称张敞,苍生借寇恂。”


【典源】 《北堂书钞》 卷七十六引晋·司马彪《续汉书》:“ (寇恂) 入为执金吾。颍川盗贱群起,上谓恂曰:‘独卿能平之耳。’恂至颍川,盗贱悉降,百姓遮曰:‘吾愿借寇君一年。’” 《后汉书·寇恂列传》:“明年,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从九卿复出,以忧国可也。’……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长社,镇抚吏人,受纳余降。”

【今译】 后汉寇恂曾为颍川太守,政绩卓著,后调入京师为执金吾。后颍川盗贼又起,光武帝对寇恂说:“颍川离京师很近,应及时平定。看来只有你能去平定,虽然你现在已任九卿,为了国家再去一次吧。”寇恂赶到颍川,盗贼全部投降,但未任寇恂为太守。当地百姓拦住道路请求:“我们向陛下再借寇君一年。”光武帝才将寇恂留下。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有政绩,受人爱戴挽留。

【典形】 河内之借、怀仁道并遮、借寇、借寇恂、遮道更借、州人借留、河内之请、借淮阳寇。

【示例】

〔河内之借〕北周·庾信《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河内之借,寇恂更惭谒帝; 交州之请,士燮还著上表。”

〔怀仁道并遮〕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褒德符新换,怀仁道并遮。”

〔借寇〕 唐·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宠渥征黄渐,权宜借寇频。”

〔借寇恂〕 唐·元稹《授马总检校天平军节度使制》:“由是罢征黄霸,复借寇恂,诚阻急贤之心,姑务从人之欲。”

〔遮道更借〕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官吏百姓等或守阙乞留,或遮道更借。”

〔州人借留〕 唐·白居易《乔弁可巴州刺史制》:“州人借留,廉使置奏。既因会课,宜及陟明。”


【词语借寇恂】   汉语词典:借寇恂

猜你喜欢

  • 魂傍要离

    《后汉书.梁鸿传》载:东汉梁鸿字伯鸾,为避世高士,“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旁。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后因以“魂傍要离”为称颂死者操守高洁之典。清王士禛《挽姜贞毅先生》诗:

  • 河清三日

    源见“黄河千年一清”。又《易纬乾凿度》卷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后因以“河清三日”为升平祥瑞的预兆。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吾圣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黄河清,圣人出,今果然矣。

  • 剧辛乐毅之燕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

  • 一花五叶

    《景德传灯录.菩提达摩》:“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佛教禅宗以达摩为祖师,此谓之“一花”。后佛教衍生为“曹洞”、“临济”、“云门”、“沩仰”、“法眼”五个派系,谓之“五叶”。后用为咏佛教禅宗之典。宋

  • 长门买赋

    源见“长门赋”。谓重金买文以通情。元刘致《金字经.常氏称心》曲:“少年情缘浅,老来欢爱深,费尽长门买赋金。”【典源】《汉书·外戚传》:“孝武陈皇后,长公主嫖女也。……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汉书.韩信传》作“多多益办”。后以“韩信将

  • 证父

    源见“攘羊”。又《庄子.盗跖》:“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谓儿子告发父亲。宋洪迈《容斋五笔.万事不可过》:“执礼之过,反邻于陷;尚信之过,至于证父。”【词语证父】   汉语大词典:证父

  • 吴市隐

    《汉书.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 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穀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又:“至元始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

  • 长桥题柱

    源见“题桥柱”。喻立志求取功名富贵。唐岑参《升仙桥》诗:“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

  • 楚囚对泣

    源见“新亭对泣”。形容为国难而忧伤。宋汪元量《莺啼序.重过金陵》词:“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见“楚囚相对”。沈朓《偶成》:“~浑无补,谁为中原奋鲁戈?”【词语楚囚对泣】  成语:楚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