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勿忘在莒

勿忘在莒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桓公(齐桓公,即齐公子小白,春秋时五霸之一)与管仲、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宁戚(宁或作‘寗’,见‘宁戚饭牛’)饮酒,桓公谓鲍叔:‘姑为寡人祝乎?’鲍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齐桓公为公子时,为避齐襄公之乱,曾逃居莒地。参阅‘射钩’)。使管仲无忘其束缚而从鲁也(管仲随公子纠为避齐难而逃到鲁国)。使宁子无忘其饭牛于车下也。’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皆无忘夫子之言,齐之社稷必不废矣。’此言常思困隘之时,必不骄矣。”

春秋时,齐桓公有一次与管仲、鲍叔牙、宁戚一起饮酒,席间请鲍叔牙为自己作祝词。鲍举杯祝愿桓公勿忘在莒之难,并希望管仲、宁戚不要忘记过去自己所遭受的困厄。桓公听了这番话,表示决不忘鲍叔的忠言,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不致衰亡。

后借用“勿忘在莒”的典故,比喻勉励人不要忘记过去的艰难困苦,以恢宏志气,自强不懈。宋苏轼《次王晋卿烟江叠嶂图》诗:“愿君终不忘在莒,乐时更赋囚山篇(唐.柳宗元有《囚山赋》,或指此)。”李纲《建炎行》:“尝胆思报吴,枕荐惩在莒。”


【词语勿忘在莒】  成语:勿忘在莒汉语词典:勿忘在莒

猜你喜欢

  • 高轩过

    《新唐书.李贺传》:“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宿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高轩过》原是李贺应韩愈、皇甫湜要求自为诗的篇名,后用为文思敏捷、富

  • 宗炳群山

    源见“卧游宗炳”。指画中群山。清宋琬《雪夜苹园听何山人弹琴歌》:“烦君为鼓一再行,能令宗炳群山响。”

  • 老骥悲伏枥

    源见“老骥伏枥”。有志之士慨叹年老而壮志难酬。宋苏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诗:“烈士叹暮年,老骥悲伏枥。”

  • 舞雩之趣

    同“舞雩之咏”。明高攀龙《会语》:“康节如空中楼阁,他天资高,胸中无事,日日有舞雩之趣,未免有玩世意。”

  • 土阶茅屋

    以泥土为台阶,以茅草为屋顶。谓上古时居住简陋,因此用来指俭约的生活。《周书.武帝纪》:“上栋下宇,土阶茅屋。”又作“土阶茅茨”。并列 土垒的台阶,茅草盖的房子。形容居处简朴。《周书·武帝纪下》:“上栋

  • 青钱万选

    比喻文词出众。亦作“万选青钱”。出自唐张鷟(zhuó浊)之事迹。张鷟,唐高宗到唐玄宗时人,字文成,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北)人。调露初(679年)登进士第。历任岐王府参军、长安尉、鸿胪丞、御史

  • 舍牛相齐

    源见“宁戚饭牛”。谓舍弃贱业而居高位。宋陆游《饭牛歌》诗:“人生得饱万事足,舍牛相齐何足言!”

  • 评月旦

    同“汝南月旦”。清查慎行《哭王右朝》诗:“好事谁还评月旦,馀生吾久负居诸。”

  • 草间苟活

    见“草间求活”。

  • 殊涂同会

    同“殊涂同归”。《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论》:“如使用审其道,则殊涂同会;才爽其分,则一豪以乖。”见“殊途同归”。《后汉书·王充等传论》:“如使用审其道,则~;才爽其分,则一豪以乖。”【词语殊涂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