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南楼高兴

南楼高兴

同“南楼佳兴”。清陈维崧《念奴娇.十六夜对月呈孙北海先生》词:“南楼高兴,依稀清啸将绝。”


【典源】《世说新语·容止》:“庾太尉(亮) 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晋书·庾亮传》亦载。

【今译】 晋代庾亮 (字元规) 任太尉,在武昌时,秋月初上,景色清新。下属殷浩、王胡之等登上南楼吟咏,刚刚上来兴致,听到楼前道上有木屐声甚响,知道庾公来了。不一会见庾亮带着十几名从人步行而来,大家想起身回避。庾亮说:“诸位再留一会儿,我对这里兴致也满高的。”于是坐在胡床上,与大家吟咏谈笑,十分融洽快乐。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文人集会,吟咏赏乐; 或用以表现月夜景色。

【典形】 胡床谈笑、老子南楼、楼月、南楼高兴、南楼老子、兴不浅、庾公楼、庾亮据床、庾亮南楼、庾令楼、庾楼、元规啸咏、诸君少住、坐胡床、老子兴不浅、醉倚胡床、今古一南楼、庾监高楼、楼移庾亮、庾公兴不浅、胡床待月、庾亮楼、庾公意、据胡床、兴不薄、庾楼高兴、老子上南楼。

【示例】

〔胡床谈笑〕 清·钱谦益《彭城道中寄怀里中游好》之四:“拥髻风情传后阁,胡床谈笑忆南楼。”

〔老子南楼〕 元·卢挚《蟾宫曲·武昌怀古》:“有越女吴姬楚酒,莫虚负老子南楼。”

〔楼月〕 唐·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

〔南楼高兴〕 金·元好问 《中秋雨夕》:“南楼高兴在胡床,十日秋阴负一觞。”

〔南楼老子〕 宋·辛弃疾《瑞鹤仙·南剑双溪楼》:“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

〔兴不浅〕 元·卢挚《六州歌头》:“问南楼月,痴老子,兴不浅,夜如何。”

〔庾公楼〕 宋·陈师道《和刘元乐月夜》:“胡床欲上庾公楼,那复周南叹滞留。”

〔庾亮据床〕 宋·朱淑真《题回并楼》:“庾亮据床谈兴逸,仲宣倚槛客愁轻。”

〔庾亮南楼〕 清·王摅《中秋秦淮望月》:“庾亮南楼兴不浅,对此忽复思荆蛮。”

〔庾令楼〕 宋·贺铸《题汉阳招真亭》:“但见庾令楼横烟树杪,角声催月渡江来。”

〔庾楼〕 明·汤显祖《牡丹亭》:“南归草草寄东流,明月同谁啸庾楼?”

〔元规啸咏〕 清·邓廷祯《月华清·中秋月夜》:“前事,似元规啸咏,那时情思。”

〔诸君少住〕 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老子平生殊不浅,诸君少住对胡床。”

〔坐胡床〕 唐·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


猜你喜欢

  • 争臣

    一作“诤臣”,能直言谏君之过以保卫国家的臣子。《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国,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词语争臣】   汉语大词典:

  • 歌袴襦

    同“歌五袴”。唐元稹《后湖》诗:“此实公所小,安用歌袴襦。”

  • 举火取笑

    参见“褒姒惑周”。

  • 鹤返辽阳

    同“鹤归华表”。清洪昇《长生殿.哭像》:“蓦地里增悲怆,甚时见鸾骖碧汉,鹤返辽阳。”

  • 子晋鹤

    源见“王乔控鹤”。指仙鹤。明汤显祖《岭外初归王恒叔点苍山寄示五岳游欣然成韵》:“旧有浮丘云作盖,能无子晋鹤为骖。”

  • 青山葬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李白传》:“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

  • 千里一曲

    《初学记》卷六引《河图》载:古传黄河源出昆仑山,河水九曲,一曲千里,流入渤海。《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后借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 载刺盈车

    《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

  • 丰沛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沛 丰邑 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后因以“丰沛”指汉高祖刘邦故乡;亦借指帝王故乡。汉王充《论衡.命义》:“犹高祖初起,相工入丰沛之邦,多封侯之人矣。”南朝 陈徐陵《进武帝

  • 箪醪投川

    汉黄石公《三略.上略》载:相传古有良将,得到别人赠送的一箪酒,为了表示与部下共享,把酒倒在河里,让兵士从下游取水饮之。后因以“箪醪投川”为将领爱抚部下、甘苦与共的典故。《文选.张协〈七命〉》:“单醪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