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因噎废食

因噎废食

比喻因小而废大,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如果因为发生了吃饭噎死的事,就不许人进食,这是荒谬的;如果发生了乘船淹死的事,就不许天下人乘船,这是荒谬的;如果因为发生了进行战争而亡国的事,就要废止一切战争,这同样是荒谬的。战争是不可废止的。就象水和火一样,善于利用它就会造福于人,不善于利用它就会造成灾祸;还象用药治病一样,用良药就能把人救活,用毒药就能把人杀死。正义的战争正是治理天下的一副良药啊。

【出典】:

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例句】:

唐·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昔人有因噎而废食者,又有惧溺而自沉者,其为矫枉防患之虑,岂不过哉!”


偏正 噎,食物塞住喉咙;废,停止。因吃饭被噎,连饭也不敢再吃了。比喻因偶然挫折就废止应作的事。语本《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李良杰《女工程师之死》:“眼光要看远一点,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把自己的所学荒疏和遗忘了。”△贬义。用于经不起偶然挫折的人。→一蹶不振 知难而退 ↔百折不挠。也作“见噎废食”、“闻噎废食”、“以噎废餐”、“以咽废飧”。


解释噎:咽喉梗塞,噎住。因为吃饭噎住过,就不再吃饭。后用来比喻受过挫折后,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出处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同“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吕氏春秋·荡兵》中讲,古代圣王只有兴举义兵者,而无息兵罢战者,并对此进行了论证。其中一条讲:有因为吃饭噎死了人,就打算禁食天下的食物,这是不明智的。有因为乘舟坐船淹死了人,就打算禁毁天下所有的船只,这也是不明智的。有因为用兵失败而丧失了自己的国土,就打算禁息天下所有的兵事,这同样是不明智的。兵事、军队不可废止不用,就像水火不可被废止不用一样。对于水火,如果善于运用就会造福,不善于运用就会带来灾祸。就像用药治病的人一样,找到的是好药就能救人,找到的是坏药就会杀人。守卫道义的军队就是天下好药中最好的一种,所以不能被废止不用。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发怒和鞭笞,那么小孩、婴儿马上会随时随地犯错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刑法和惩罚,那么百姓马上就会忤逆不道、相互欺凌。如果天下没有诛杀和攻伐,那么诸侯们马上就会相互施暴、互相攻打。所以家庭里不能废止发怒和鞭笞,国家不可废止刑法和惩罚,天下不可废止诛杀和攻伐。正因为这样,所以圣王只能兴举义兵,而不能废止军队兵事、息兵罢战。

近义一蹶不振

例句

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


【词语因噎废食】  成语:因噎废食汉语词典:因噎废食

猜你喜欢

  • 教民稼穑

    参见:后稷分地

  • 握中丹

    晋.鲍照《鲍参军集》卷五《赠故人马子乔六首》其五:“皎如船上鹄,赫如握中丹。宿心谁不欺,明白古所难。”南朝宋诗人鲍照在《赠故人马子乔六首》之五,用“赫如握中丹”比喻朋友之间肝胆相照。后遂用为咏友谊之典

  • 牛眠地

    《晋书.周访传》附“周光”:“初,陶侃微时,丁艰(遭父母丧事),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岗见一牛眠山汙(即山洼)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

  • 祝染梦榜

    善有善报的故事。《渊鉴类函.粥三》:“昔有姓祝名染者,尝遇岁饥,施粥以济四方之贫者。后生一子,初赴试,染梦一人手持状元榜竖于门外,上写四字曰:‘施粥之报。’未几,有人报其子状元及第。”【词语祝染梦榜】

  • 朱紫相夺

    源见“以紫乱朱”。谓不同意见相互争竞。南朝 梁钟嵘《诗品〉序》:“淄 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依。”【词语朱紫相夺】  成语:朱紫相夺汉语大词典:朱紫相夺

  • 耳顺之年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六十而耳顺”指到了六十岁听别人言语便可辨别真假是非了。后以耳顺之年为六十岁的代称。

  • 柳暗花明

    源见“柳暗花明又一村”。喻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梁启超《外交欤内政欤》:“我们读西洋史,真是越读越有趣,处处峰回路转,时时柳暗花明。”并列 绿柳成阴,繁花似锦。形容春光明媚。后常比喻环境一下子发

  • 宋邻偷顾

    同“窥宋东墙”。宋贺铸《花心动》词:“醉眼渐迷,花拂墙低,误认宋邻偷顾。”

  • 精贯虱心

    《列子.汤问》:“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昌卧织机下,目承牵挺,二年后,锥指眥亦不瞬。飞卫又教他学视小如大。昌以牛毛悬虱于窗,望之三年,如车轮焉,挽弓射之,“贯虱

  • 长康三绝

    《世说新语.文学》梁.刘孝标(峻)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桓温云:‘顾长康(即顾恺之,晋代大画家)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平平耳。世云(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晋.桓温评论顾恺之有三点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