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需》:“《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孔颖达疏:“若言云上于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故君子于此之时以饮食宴乐。”后因以“需云”为君臣宴乐之典实。唐玄
见〔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并列 钩取深处的东西,并招致远处之物。后来比喻探索深奥的道理或形容治学的广博精深。语出《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汉书·陈汤传》:“扬~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
《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孔颖达疏:“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比喻英杰得时奋起,四方风从,如风虎相感。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虎啸而谷风冽,龙
《太平御览》卷六。四引《梁书》:“纪少瑜尝梦陆倕以一束青镂管笔授之,云:‘我以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另《太平御览》卷三九八引《梁书》载江淹梦五色笔事,卷六〇四引《五代史.周史》有
参见:清洛荐尧书
《艺文类聚》卷九九引《田俅子》载:商汤都亳时,有神手牵白狼,口衔金钩而入汤庭。汤政大盛。后以“灵钩”为祥瑞的典实。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白狼》:“矫矫白狼,有道则游。应符变质,乃衔灵钩。”【词语灵钩】
唐.郑谷《寄献狄右丞》诗:“逐胜偷闲向杜陵,爱僧不爱紫衣僧。”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其诗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因郑诗中有“爱僧不爱紫衣僧”之句,后因以“郑都官不爱之徒”代指紫衣僧,
源见“有口皆碑”。喻指众人口头的颂扬。清赵翼《喜晤嵇兰谷话旧》诗:“往事俄成泥爪幻,均徭犹颂口碑长。”《官场现形记》十八回:“绅士、商人于统领的口碑都有限。”亦指人们的议论或口头评价。《说岳全传》六一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借一个渔人无意中发现世外桃源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理想
同“如汤沃雪”。《水浒传》第五八回:“若是拿得此人,觑此城子,如汤泼雪。”见“如汤沃雪”。《水浒传》58回:“若是拿得此人,觑此城子,~。”【词语如汤泼雪】 成语:如汤泼雪汉语大词典:如汤泼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