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孟子颂扬仁政之语,后则泛指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孟子认为,尊重和使用士人,发展工商,减免赋税等五项是衡量一个国君是否实行“仁政”的五项标准。他说,如果能做到上述五点,那么,邻国的老百姓便会对那
同“附骥尾”。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痴蝇思附尾,惊鹤畏乘轩。”【词语附尾】 汉语大词典:附尾
源见“及瓜而代”。谓任期已满,卸职而去。宋陈著《宝鼎现.代邑士送韩君美经历》词:“是则龟组随瓜卸。好规模、分付来者。”
汉代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已平吴,……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日:‘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
《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孔颖达疏:“不大其音声以见於颜色而加人,不以年长大以有变革於幼时。”后遂以“声色”为疾言厉色之意。《礼记.中庸》:“声色之於以化民,
同“子敬琴亡”。唐戴叔伦《吊畅当》诗:“徒闻子敬遗琴在,不见相如驷马归。”
同“三日绕梁”。明徐渭《钟公子以诗赠次韵答之》:“那能三日响,来敌百官歌?”
《汉书.王莽传下》载:王莽篡位后制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后以“威斗”指新莽显示威风之物。《南史.何承天传》:“此亡新威斗,王莽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
源见“题桥柱”。指汉司马相如。宋贺铸《画眉郎.好女儿》词:“认兰情、自有怜才处,似题桥贵客,裁花潘令,真画眉郎。”
同“边氏腹”。笥,指经笥,藏书的竹器。清李调元《送门生颜东屏赴乡试即用原韵》:“才尽江淹笔,腹嘲边韶笥。”【词语边韶笥】 汉语大词典:边韶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