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屡见不鲜

屡见不鲜

指陆贾对儿子们说,不要让我多次看见不新鲜之食物。意即你们要经常用新鲜之食物待我。后以此典比喻经常见到的事物,没有新鲜感。陆贾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立了很多功劳,官至太中大夫(在皇帝左右掌议论之官员)。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即位为汉惠帝,吕后大权独揽,为所欲为,滥杀刘氏诸王及宫室嫔妃与朝廷大臣,又滥封吕家诸子弟为王,享受高官厚禄。陆贾考虑不能争辩,就称病辞职回家。看到好畤(zhì志,今陕西乾县东)田地肥沃,便在那里安家。他将出使时所得到旅行袋中的包裹东西变卖。将钱分给五个儿子作生产资金。陆贾常常坐着用四匹马拉又适合老年人乘坐的舒适大车,带着唱歌跳舞奏乐之侍从十人,佩带着一把价值百金的宝剑。对他儿子们说:“跟你们约定,我到你们家里,你们要供给我人马酒食,尽量满足我的要求,每10天换一家。我要是死在谁家,他就得到宝剑、车马和侍从。一年中往来要到别人家作客,到你们家大概不过两、三次,时常来见你们,不要让我看到不新鲜之食物接待。你们用不着长久嫌弃我呀。”此典原文“数见不鲜”,后作“屡见不鲜”。

【出典】:

史记》卷97《郦生陆贾列传》2699、2700页:“陆生常安车驷马(用四匹马拉又适合老年人乘坐舒适之车辆),从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所死家,得宝剑、车骑、侍从者。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shuài帅,大概)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恩(hùn混,忧患)公为也。”

【例句】:

清·顾炎武《日知录》:“‘数见不鲜’,意必秦时人语,犹今人所谓‘常来之客不杀鸡’也。” 清·洪升《长生殿序》:“而近乃子虚乌有,动写情词赠答,数见不鲜。” 清末民初·梁启超《论专制体制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凡一姓之代兴,则其胜朝子孙,斩刈靡有孑遗,此前世数见不鲜之成例也。”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文字的起源》:“不少的南部的人,到北方来,有的时候,竟也听不懂话,办不了事。这是数见不鲜的事。”


述补 多次看见,不觉得它的新奇。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在现代科学史上,真伪之争,更是~。”屡,不读作lěi。△多用于写感受。→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不足为奇 ↔少见多怪 前所未有 闻所未闻 绝无仅有 独一无二。也作“数(shuò)见不鲜”。


【词语屡见不鲜】  成语:屡见不鲜汉语词典:屡见不鲜

猜你喜欢

  • 一介不取诸人

    见〔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 蚨缗

    源见“青蚨”。指钱贯。缗,穿钱的绳。明徐渭《高君墓志铭》:“驰雪塞,哭霜臣,掷狸晴,眇蚨缗。”【词语蚨缗】   汉语大词典:蚨缗

  • 百城之富

    源见“坐拥百城”。称藏书极丰富。清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强解事者,以数百金捆载坊书,便称百城之富。”偏正 藏书多得像拥有一百座城市那样富有。语出《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百卷,何假南面百城。”清

  • 忆莼鲈

    源见“莼羹鲈脍”。指思乡欲隐。明刘基《宋大内》诗:“征鸿暮南去,回首忆莼鲈。”【词语忆莼鲈】   汉语大词典:忆莼鲈

  • 圉圉

    困而未舒的样子。《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蓄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 ㄩˇ yǔ 语)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官。洋洋:舒适的样子

  • 烂羊之尉

    同“烂羊”。清王昙《卢忠烈墓》诗:“烂羊之尉灶下养,棘门游戏中军帐。”

  • 西门豹投巫

    战国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邺俗信巫,每年收敛钱财,选择民女,投于河中,为河伯娶妇。西门豹就任后,到为河伯娶妇时,故意说女子不好看,令大巫通报河伯,改期娶妇。接连将大巫及弟子三人、三老一人投入河中,使廷

  • 画戟门

    唐杜牧《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凭君把卷侵寒烛,丽句时传画戟门。”唐时三品以上的官皆列画戟(一种有彩饰的长竿兵器)于门,以为仪饰。后泛称高官门第为“画戟门”。宋陆游《郡斋偶书》诗之三:“江堕清笳月,

  • 五斗不乱

    《新唐书.王绩传》:“其饮至五斗不乱。……著《五斗先生传》。”斗,指羹斗,古代的酒器。石,十斗为一石。唐王绩饮酒五斗,神志仍然清醒。后因用为善饮酒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十一《对酒》:“朝饮绩五斗

  • 食跖

    《吕氏春秋.用众》:“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高诱注:“跖,鸡足踵。喻学者取道众多,然后优也。”后因以“食跖”为善学的典故。唐骆宾王《上梁明启》:“若乃博闻强记,辨齐国之黄熊;将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