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庸人自扰

庸人自扰

庸人:平庸的人;自扰:自己扰乱自己。平庸之人自找麻烦。出自唐陆象先语。陆象先,本名景初,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举制科及第,历任扬州参军事、洛阳府尉、监察御史、中书侍郎等职。唐睿(ruì瑞)宗景云年间曾为宰相,时太平公主谋专权,企图废除太子李隆基,陆象先有保护之功,封兖国公。后罢为益州大都督长史、剑南观察使,又迁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他为政仁恕,曾对人说过:“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只是庸人自找麻烦,事情才多了起来。只要不自找麻烦,何愁事情不减少呢?”

【出典】:

旧唐书》卷88《陆元方附子象先传》2877页:“象先尝谓人曰:‘天下本自无事,祇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但当静之于源,则亦何忧不简。’前后为刺史,其政如一,人吏咸怀思之。”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2回:“据我看起来,那庸人自扰,倒也自扰的有限,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他要自扰起来,更是可怜。” 茅盾《虹》:“事情早已过去了,谣言早已传遍全城了,何必庸人自扰,看做了不得。”


主谓 自扰,自找麻烦。指平庸的人无事找事,自找麻烦。《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儿女英雄传》22回:“那~,倒也自扰的有限,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他要自扰起来,更是可怜。”△贬义。常用于对愚昧的人的讥讽。→杞人忧天 无病自疚 ↔智者不惑


【词语庸人自扰】  成语:庸人自扰汉语词典:庸人自扰

猜你喜欢

  • 子陵

    源见“羊裘钓”。借指严姓的高士。唐刘长卿《对酒寄严维》诗:“门前七里濑,早晚子陵过。”【词语子陵】   汉语大词典:子陵

  • 江使反璧

    参见“祖龙”。

  • 金尽裘敝

    源见“季子貂敝”。形容贫困失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清王韬《海陬冶游附录》卷下:“狭邪之游,以欢嬉始者,必以怨恨终,金尽裘

  • 诏入玉楼

    源见“玉楼受召”。谓仙逝。宋葛长庚《摸鱼儿.寿傅枢阁中李夫人》词:“奈诏入玉楼,猛骑箕尾,四海忆霖雨。”

  • 奋翮扶摇

    同“奋北溟”。明张凤翼《灌园记.君后授衣》:“看他魁梧相貌,轩昂仪表,只合去奋翮扶摇,为甚似败翎孤鸟,淹留草茅?”

  • 喜起

    《书.益稷》:“〔帝〕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孔传:“股肱之臣喜乐尽忠,君之治功乃起。”后以“喜起”谓君臣协和,政治美盛。清黄宗羲《子刘子形状》:“方且为内降,为留中不报,又何以追

  • 国狗之瘈

    《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音zhì,狗发狂),无不噬也。”孔颖达疏:“国狗犹家狗,言家畜狂狗,必啮人也。”国狗之瘈,谓国中养的狗发了疯,比喻妒害贤能的权贵幸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

  • 松菊径

    源见“陶潜三径”。指田园隐居之处。清 祁隽藻《奉挽陶凫芗少宗伯前辈》诗:“柴桑有令子,松菊径犹在。”

  • 楚客悲秋

    同“宋玉悲秋”。宋贺铸《罗敷歌.采桑子》词:“自怜楚客悲秋日,难写丝桐。”

  • 败军之将

    ①代称曹沫。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 “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而秦鲁以成其功; 绝缨盗马之臣赦,而楚赵以济其难。”②泛指失败之人。《三国演义》第六三回: “败军之将,蒙厚恩,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