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惊惶失措

惊惶失措

惊惶:惊慌。失措:举止不正常,失去常态。由于惊恐害怕,而导致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元晖业(?-551年)字绍远,魏景穆皇帝的玄孙。小时阴险刻薄,常与贼寇交往,长大后却折节向学,遍读诸子史传,下笔成文,且极有志向,先后任司空、太尉等官。后来魏室逐渐衰落,高欢、高洋父子势力越来越大,元晖业开始消沉,每日喝酒解忧。北齐天宝二年(552年),他跟随文宣帝高洋到晋阳,一天他在宫门外大骂元韶说:“你还不如一个老妇人,背着玉玺却给别人,为什么不打碎它。我说出这种话来,知道必将被处死,然而你又能再活多久。”文宣帝听到这些话后,便命令处死他。同时被处死的还有元孝友。临刑之时,元孝友非常害怕,失去常态。而元晖业却脸不变色,像没事一样。

【出典】:

北齐书·元晖业传》卷28,387页:“天保二年,从驾至晋阳,于宫门外骂元韶曰:‘尔不及一老妪,背负玺与人,何不打碎之。我出此言,既知死也,然尔亦讵得几时!’文宣闻而杀之,亦斩临淮公孝友。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例句】: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1:“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惊惶失措。”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惊惶失措,都是应该坚决反对的不良倾向。”


述补 惊慌不安,不知所措。钱钟书《围城》3:“收发处给他一封电报,他~,险以为苏小姐的死信,有准会打电报来呢?”△贬义。常用于写人吓得心神不定,举止慌乱。→六神无主 手忙脚乱 仓皇失措 ↔从容不迫 行若无事 应付自如。也作“惊慌失措”、“惊慌无措”、“惊惶无措”。


【词语惊惶失措】  成语:惊惶失措汉语词典:惊惶失措

猜你喜欢

  • 无所措手

    参见:无所措手足【词语无所措手】  成语:无所措手汉语大词典:无所措手

  • 南阳躬耕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未遇刘备前,曾隐居于南阳,躬耕自给度日。后因以此为隐居劳作之典。元代冯子振〔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笑谈

  • 颖然独出

    源见“毛遂自荐”。比喻才能显现,出类拔萃。宋秦观《崔浩论》:“以明济明,以智资智,颖然独出,不肯与众为偶者,有才之士也。”

  • 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

    简牍:泛指书籍。古代没有纸时,写在竹片上的叫简,写在木片上的叫牍。事:指古代贤人、忠臣、谋夫、辩士之辞。篇章:指文学作品。 意谓某些流传的书籍,并非文学作品。语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贤人之

  • 黄金台骨

    源见“黄金台”、“千金市骨”。喻指良才。宋刘辰翁《金缕曲.送五峰归九江》词:“袖有玉龙提携去,满眼黄金台骨。”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梭( ㄙㄨㄛ suō ):织机上用以引导纬纱使与经纱交织的构件。常用以比喻事物不断地来往。 光阴飞驶像箭,日月往来如梭。 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语出《西游记》九回:“光阴似箭,日

  • 卜商修文

    同“地下修文”。宋王安石《葛兴祖挽辞》:“孙宝暮年犹主簿,卜商今日更修文。”

  • 触株兔

    源见“守株待兔”。喻自投罗网者。《三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难张穿花翅,竟作触株兔。”

  • 箦中尸

    《史记.范睢列传》:“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睢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范睢被魏相魏齐怀

  • 烟霞痼

    同“烟霞痼疾”。宋朱熹《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之一:“身轻似起烟霞痼,意适宁论禄位贪?”【词语烟霞痼】   汉语大词典:烟霞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