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侯轼闾

文侯轼闾

轼(shì试):古代车厢前用做扶手之横木。 闾(lú驴):里巷大门。 此典指战国时魏国建立者魏文侯在贤人段干木住所里巷门前,手扶车前横木,表示敬意。后以此典表示尊重敬仰仁人贤士。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学者,求学于子夏(孔子学生),不图势利,魏文侯给以官职爵禄,他辞让不受,魏文侯对段干木更以优礼相待。当初,魏文侯曾经向子夏学习经书,以客礼接待段干木,凡经过他住的里巷大门,总是手扶车厢前横木,表示敬意。此典又作“接士轼闾”、“式闾”。

【出典】:

史记》卷44《魏世家》1839页:“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例句】:

唐·骆宾王《上郭赞府启》:“加以延宾置驿,接士轼庐。” 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式闾真道在,拥篲信谦光。”


【典源】 《吕氏春秋·期贤》:“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 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史记·魏世家》:“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晋·皇甫谧《高士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段干木本是晋人,后居于魏国,少时贫贱而操守高尚,魏文侯每次乘车经过段干木的住所前就手扶车前横木,表示敬意。随从问:“君为什么扶着横木?”魏文侯回答:“这不是段干木的住所吗?段干木是位贤者,我怎么敢不扶木致意呢?”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尊重敬仰仁人贤士。

【典形】 接士轼庐、式闾。

【示例】

〔接士轼庐〕 唐·骆宾王《上郭赞府启》:“加以延宾置驿,接士轼庐。”

〔式闾〕 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式闾真道在,拥篲信谦光。”


猜你喜欢

  • 污车茵

    同“吐车茵”。唐王维《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之三:“犹思御朱辂,不惜污车茵。”唐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

  • 王祥卧冰

    旧时比喻子女孝顺父母。典出晋人王祥之事迹。王祥(185-269年),字休征,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汉末年,扶母携弟,隐居三十余年。母死后,徐州刺史辟为别驾,举秀才,累迁大司农。高贵乡公曹髦时拜光

  • 存乎其人

    见〔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述宾 存,寄托。希望寄托、取决于这个人。谭嗣同《上欧阳中鹄》14:“是以合十八行省日日谈变法,而所事尚不逮吾浏阳,固~,亦由有绅权无绅权之故也。”△多用于形容某人关键。【词语

  • 大小隐

    源见“大隐金门”。指隐于朝市和隐于山野。唐姚合《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事》:“古今功独出,大小隐俱成。”

  • 凤律

    源见“伶伦凤律”。指音律。《乐府诗集.周郊祀乐章》:“乐鸣凤律,礼备鸡竿。”宋范成大《次韵郊祀庆成》:“日丽鸡竿矗,天旋凤律新。”【词语凤律】   汉语大词典:凤律

  • 巫阳反魂

    《楚辞.招魏》:“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巫阳,古时神话传说中的巫师,他曾奉天帝之命招魂。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浦湜用其韵》诗:“帝

  • 羊公一片石

    同“羊公碑”。唐李白《襄阳歌》:“君不见晋朝 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 班荆道故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初,楚伍参(伍子胥的曾祖父)与蔡大师子朝(即公子朝,文公之子)友,其子伍举(伍子胥的祖父,名椒举)与声子(子朝之子)相善也。伍举娶于王子牟(即申公)。王子牟为申公而仁(获罪逃

  • 杏树坛

    同“杏坛”。唐王维《田园乐》诗之三:“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词语杏树坛】   汉语大词典:杏树坛

  • 汉皇故人

    源见“羊裘钓”。指严光。因其与汉光武帝刘秀少年时同游学,故称。明唐寅《严滩》诗:“汉皇故人钓鱼矶,渔矶犹昔世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