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日暮途穷

日暮途穷

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后以“日暮途穷”比喻到了末日。《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杨益道:‘蛮烟瘴疫,九死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穷,去时必陷死地,烦乞赐教。’”


并列 天色晚了,路也已走到头了。①比喻临近死亡或末日。语出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章炳麟《诘问南京政府一等匿名印电》:“以政府中人而发匿名电报,行同无赖,且效讼棍口吻,不知~之政府,何以嫉妒荒谬至此?”△贬义。多用于表示衰败没落。→日落西山 日暮途远 穷途末路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鹏程万里 前程似锦 欣欣向荣 方兴未艾。也作“日暮穷途”、“途穷日暮”。②比喻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我于是不穿洋服了,改了大衫,他们骂得更利害。在这~的时候,我的手里才添出一支手杖来,拚命的打了几回……”△多用于表示反抗斗争。


解释途:道路。本义指天色已晚,路也走到尽头。比喻力竭计穷,到了末日。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伍子胥本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太子建另外有一个少傅费无忌,对太子不忠诚,离开太子而去侍奉平王。费无忌害怕有朝一日楚平王死后建太子继位会杀掉自己,就诋毁建太子打算谋反。楚平王因此拷问身为太子老师的伍奢,伍奢据理直言,楚平王却一味偏信费无忌,最终杀掉伍奢和伍子胥的哥哥伍尚,追杀太子和伍子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夺得了王位。之后,伍子胥带领吴国军队攻破了楚国。

当初,伍子胥逃亡时对好朋友申包胥说:“我一定要灭亡楚国。”申包胥说:“我一定要守卫它。”等到吴国军队攻入楚国都城,楚平王早已死掉,继位的楚昭王逃到了别的国家。伍子胥找不到楚昭王,就挖开楚平王的坟墓,弄出他的尸体,鞭打三百下,才算了结。申包胥逃到了山里,派人对伍子胥说:“你的复仇恐怕已经太过分了吧。古语说,人多就能胜天,但天也一定能灭人。你原来算楚平王的臣子,亲自面向北而侍奉过他。现在竟然到了侮辱死人的地步,这难道不是没有天理到极点了吗?”伍子胥说:“替我向申包胥表示歉意,我好像是一个太阳快要落山而路途仍很遥远的行路人,因此才做和常理相违背的事情。”后来伍子胥因为屡次劝谏吴王夫差,又遭到谗言,被赐自杀。

近义山穷水尽

反义柳暗花明

例句

他已经到了日暮途穷的境地了。


【词语日暮途穷】  成语:日暮途穷汉语词典:日暮途穷

猜你喜欢

  • 逝弦

    见“琴断朱弦”条。

  • 向隅而泣

    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隅:墙角。原指未能参加饮酒而在一旁哭泣。后因以“向隅而泣”作为形容孤独、绝望的悲泣的典故。宋.洪迈《夷坚丁志.王从

  • 锦囊负矢

    源见“锦囊三矢”。指用兵作战,安邦卫国。清王士禛《送陶季之潞州》诗:“锦囊负矢盛意气,歌声慷慨留三垂。”【词语锦囊负矢】   汉语大词典:锦囊负矢

  • 苏武看羊

    源见“苏武节”。指苏武出使匈奴被困北海牧羊。唐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

  • 玉帛钟鼓

    或作“钟鼓玉帛”,比喻礼乐。《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玉帛:圭璋和束帛,都是名贵之物,作为诸侯会盟朝聘举行礼仪时使用的玉器、丝帛等礼器。钟鼓:古代的乐器。

  • 五湖舟

    源见“范蠡扁舟”。谓归隐之舟。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诗:“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唐曹邺《碧寻宴上有怀知己》诗:“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 咸与维新

    《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孔传:“言其余人久染污俗,本无恶心,皆与更新。”后因以“咸与维新”谓对一切受恶习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准予改过自新。南朝 梁沈约

  • 曹大家

    《后汉书.皇后纪》载:班彪之女、班固之妹班昭,嫁曹世叔,早寡,屡受诏入宫,为皇后诸贵教师,号曰“大家”。家,通“姑”。后以“曹大家”称班昭。唐刘知幾《史通.古今正史》:“固后坐窦氏事,卒于洛阳狱,书颇

  • 五月渡泸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后出师表》:“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 长公直道

    《史记.张释之列传》:“其子曰张挚,字长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后因以“长公直道”形容禀性刚直,不能取容当世。明张居正《送方金湖之宁津》诗:“汲黯积薪缘宦拙,长公直道薄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