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

原指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今指回避矛盾,保全个人的处世哲学。周宣王时期,为了保持边境安全,受宣王之命,大臣仲山甫至齐筑城。行前,大臣尹吉甫为诗送之。诗称,周天子严肃的命令,仲山甫把它来奉行。国事顺利不顺利,仲山甫心中分得清。他既开明又聪明,保持身体永康宁。一天到头不马虎,奉事君王多小心。

【出典】:

诗经·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例句】:

唐·白居易《杜佑致仕制》:“尽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 《毛泽东选集·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主谓 明哲,明智,深明事理。原指通达事理认清时势的人,善于避开祸害,保全自己。语本《诗经·大雅·烝民》:“既明月哲,以保其身。”现指为了怕犯错误而不坚持原则,以便保全自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孙澜涛说)我们青年团员反对~,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态度。”△贬义。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油光水滑 独善其身 患得患失 ↔公正无私仗义执言


【词语明哲保身】  成语:明哲保身汉语词典:明哲保身

猜你喜欢

  • 出震御极

    同“出震”。唐白居易《为宰相〈贺赦表〉》:“伏惟皇帝陛下出震御极,建元发号:大明升而六合晓,一气熏而万物春。”【词语出震御极】  成语:出震御极汉语大词典:出震御极

  • 贼去关门

    意思是没有能够及时提防,比喻出了事故以后,才知道防范。《五灯会元》:“杭州倾心寺法瑫宗一禅师上堂,……僧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偏正 比喻出了事才去防范。《红楼梦》112

  • 百结衣

    源见“百结”。补缀很多的衣服。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你乱丛丛百结衣,冷萧萧双鬓毛,每日价浪悲歌去吴市讨。”【词语百结衣】   汉语大词典:百结衣

  • 终身大事

    关系到一生的大事,多指男女婚嫁。《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偏正 关系一生的重大事情,多特指男婚女嫁。巴金《灭亡》3:“这是你自己底~啊!”△多

  • 洛出书

    参见:清洛荐尧书

  • 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

    佚:安逸。 在谋求老百姓安逸的原则下来役使他们,他们虽然劳苦,也不怨恨。 意谓施政的出发点如果是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最终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

  • 种杏仙家

    源见“董奉杏成林”。借指高僧。唐杜甫《大觉高僧兰若》诗:“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日出东方,故以东隅指早晨。桑榆,树名。日落于西方,余光尚留于树上,故以此指傍晚。全句指经过努力,形势会迅速扭转。早晨失去,不到晚间就重新收回。冯异(?-34年),字公孙,颖川父城(今河南平

  • 一束刍

    同“一束生刍”。清袁枚《后知己诗.华亭县知县程明愫》:“我有一束刍,何处招魂奠!”

  • 怒如调饥

    《诗.周南.汝墳》:“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怒( ㄋㄧˋ nì 匿):忧思伤痛的意思。调:朝,早晨。谓忧思想念之切如同早晨腹饥思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