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京家。”(后王方平请麻姑至)“蔡京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许,……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古代传说中海外神仙居住的地方),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神仙传.王远》所载事同)

这是一个神仙故事,说的是汉桓帝时,神女麻姑被王方平邀至蔡京家,言谈之间,麻姑说自接待以来,已经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了。

后因常以“沧海桑田”或“沧桑”比喻世事巨变。

唐.储光羲《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全唐诗》卷一三六)


主谓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极大。桑田,农田。语本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王火《山在虚无缥缈间》:“想到南京在日寇汉奸蹂躏下民不聊生的地狱情况,真是~,不胜兴废之感。”△用于描写社会的发展变化。→沧海扬尘 白云苍狗 日新月异 ↔一成不变 一潭死水。也作“沧桑之变”、“海水桑田”。


【典源】 晋·葛洪《神仙传》:“ (王远) 因遣人召麻姑,亦莫知麻姑是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久不到民间,今来在此,想姑能暂来语否?’须臾信还,不见其使,但闻信语曰:‘麻姑载拜,不相见忽已五百余年,尊卑有序,拜敬无阶。烦信承来在彼,食顷即到,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未即去。’如此两时,闻麻姑来。……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又水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王) 远叹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

【今译】 神话传说神仙王远 (字方平),是汉时人,得道成仙。后曾降临于蔡经家,并派使者去请神仙麻姑,说:“王方平敬告,久不到民间来,今天来在此地,姑能否来谈谈?”一会儿使者回来,只听见声音说:“麻姑致意,不相见已经五百多年。既然您来邀请,我一会就到,不过要先去蓬莱,回来后马上来拜谒。”过了两个时辰,麻姑便也降临对王远说:“从上次与您见面以来,已经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刚才去到蓬莱,又看见水只有往日的一半深了,难道又将变成陆地吗?”王远说:“圣人都说海中将要扬起尘土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世事翻覆迁改,人事变迁; 也用以形容年代久远。

【典形】 碧海成桑、沧海尘、沧海桑田、沧海扬尘、沧桑、尘飞沧海、尘扬海、东海桑田、东海扬尘、红尘碧海、海变桑田、海尘、海底飞尘、海浅蓬莱、海桑、海生桑、海田枯、话海麻姑、麻姑沧海、蓬海变、蓬莱清浅、桑海、桑田、桑田移碧海、水为尘、扬尘、海化田、桑栽海、碧海飞黄尘、溟海桑潜变,清水起黄尘、麻姑到沧海、弱水三浅清、桑林没东海、桑田几兴废、海底翻无水、海水扬胡尘、海水三清浅、海无三尺水、莱洲频度浅、何海不栽桑、扶桑乍几尘、东海生黄埃、鲲海扬尘、碧海红尘、碧海扬尘、蓬海飞尘、蓬岛尘狂、渤海桑田、清浅三变、麻姑书信、陵变耕海、桑栽东海、桑田清浅、桑田变易、桑田成海、海桑陵谷、海枯成田、海水桑田、海水栽桑、海水成尘、海水已干、变幻桑田、沧海成田、尘生碧海、尘生沧海、东海栽桑、世变桑田、飞尘赴海、千度桑田三度扬尘、三浅蓬莱、鲸波浅、碧海尘、蓬莱浅、桑海变、桑亩移、海涛浅、海扬尘、海生尘、海栽桑、海为田、畏水干、枯桑田,浅深愁、观海变、水清浅、巨海枯、飞黄埃。

【示例】

〔碧海成桑〕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沧海尘〕 元·耶律楚材《和李振之》之一:“十年沧海尘空起,百岁黄粱梦乍惊。”

〔沧海桑田〕 宋·汪元量 《夷山醉歌》之二:“世间兴废奔如电,沧海桑田几回变。”

〔沧海扬尘〕清·戴移孝《惜誓》:“行看沧海扬尘日,才见西山木石多。”

〔沧桑〕 清·李本仁《汪水云草虫画卷》:“归来身世感沧桑,络纬西风总断肠。”

〔尘飞沧海〕 金·吴激《春从天上来·感旧》:“舞彻中原,尘飞沧海,风雪万里龙庭。”

〔尘扬海〕 宋·陆游《新晴午枕初起信笔》:“浩浩尘扬海,茫茫杵倚天。”

〔东海桑田〕 宋·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愿君不用刻此诗,东海桑田真旦暮。”

〔东海扬尘〕 清·钱谦益《再次茂之》之二:“东海扬尘今几变,错将精卫笑填河。”

〔红尘碧海〕 清·洪升《长生殿》:“忉利天,看红尘碧海须臾变。”

〔海变桑田〕 宋·张元干《沁园春·绍兴丁已五月》:“蓬莱,直上瑶台。看海变桑田飞暮埃。”

〔海尘〕 清·王夫之 《小霁过枫木岭》:“海尘无定变,聊崇芳兰躯。”

〔海底飞尘〕 唐·白居易《浪淘沙词》之五:“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海浅蓬莱〕 北周·庾信《思旧铭》:“海浅蓬莱,鱼鳖与蛟龙共尽。”〔海桑〕 清·沈钦圻《闻钱蒙叟尚书辞世》:“真共麻姑阅海桑,俄看文曜掩寒芒。”

〔海田枯〕 明·高启 《赠步炼师祷雨》:“人间又见海田枯,十丈黄尘没城郭。”

〔话海麻姑〕 清·丘逢甲《青感次许蕴伯韵》之十:“奔于素女月华冷,话海麻姑霜鬓多。”

〔麻姑沧海〕 元·王恽《平湖乐·寿李夫人》:“一杯更买,麻姑沧海,安坐看扬尘。”

〔蓬海变〕 唐·李乂《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已观蓬海变,谁厌拍梁灾。”

〔蓬莱清浅〕 明·郭翼 《城南草堂》:“城郭是非华表鹤,蓬莱清浅海中尘。”

〔桑海〕 唐·戎昱《秋望兴庆宫》:“万事如桑海,悲来欲恸神。”

〔桑田〕 北周·庾信《玉帐山铭》:“桑田屡变,海水频盈。长闻凤曲,永听箫声。”

〔桑田移碧海〕 唐·卢僎《十月梅花》:“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水为尘〕 唐·顾况《古离别》:“西山为水水为尘,不是人间离别人。”

〔扬尘〕 清·丘逢甲《寄怀谢四颂丞台湾》之一:“相思隔沧海,极目叹扬尘。”


【词语沧海桑田】  成语:沧海桑田汉语词典:沧海桑田

猜你喜欢

  • 百忍成金

    《旧唐书.张公艺传》:“郓州 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后以“百忍成金”形容忍耐的可贵。梁启超《新民说》八:“如所谓

  • 伶伦凤律

    《吕氏春秋.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

  • 赤松子

    《淮南子.齐俗训》:“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内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按,赤诵子即赤松子)旧题汉.刘向《列仙传.赤松子》:“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

  • 三寸不烂之舌

    参见:三寸之舌见“三寸之舌”。《三国演义》45回:“亮(诸葛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词语三寸不烂之舌】  成语:三寸不烂之舌汉语大词典:三寸不烂之舌

  • 电泡身

    源见“梦幻泡影”。比喻空虚短暂的人生。唐白居易《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

  • 王祥之孝

    同“王祥卧冰”。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爱亲有王祥之孝,同气有姜肱之睦。”

  • 偷光

    同“偷光凿壁”。唐王播《淮南游故居感旧酬西川李尚书德裕》诗:“壁间潜认偷光处,川上宁忘结网时?”【词语偷光】   汉语大词典:偷光

  • 殊途同会

    同“殊途同归”。《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论》:“如使用审其道,则殊途同会;才爽其分,则一豪以乖。”

  • 乌瑞

    同“乌鱼之瑞”。《尚书刑德放》:“火者阳也,乌有孝名。武王卒父业,故乌瑞臻。”【词语乌瑞】   汉语大词典:乌瑞

  • 殚精极思

    同“殚思极虑”。朱自清《钟明〈呕心苦唇录〉序》:“其中典礼集会之词,标新立异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每殚精极思,广事征引,而学识肤浅,语焉不畅。”亦作“殚精极虑”、“殚精毕思”、“殚精竭虑”。明 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