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

洛阳因用纸增多而导致价格上涨。比喻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传诵。左思(约250-约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诗人。出身寒微,不好交游,以读书为业。武帝司马炎时,其妹左棻入宫,左思移居京师任秘书郎,后退隐家居,专于著述。作品笔力雄健,气势充沛,且表现了鄙弃世俗,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其名作《三都赋》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为了撰写该文,他先后查阅大量资料并潜心构思,屋里、院子里以及厕所中都放置下纸和笔,想起一句好词便随手记下来,花了十年功夫,终于写成了《三都赋》。但左思当时没有名气,人们对他的文章也不以为然。当时的名士皇甫谧、张载、刘逵等人看过之后大为赞赏,便欣然为之作序写注。司空张华更是赞叹不已,认为能和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相媲美。于是很多豪门贵族竞相传抄《三都赋》,由于抄写的人太多,洛阳的纸张因供不应求而涨价。大文学家陆机也想写《三都赋》,等到左思的文章出来了,陆机拍案叫绝,认为自己写得不会比这篇好,便停笔不写了。

【出典】:

晋书》卷92《文苑传·左思》2377页:“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例句】:

唐·何兆《赠兄》:“洛阳纸价因兄贵,蜀地红笺为弟贫。” 清·曾朴《孽海花》第2回:“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埙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有江湖气。”


主谓 据《晋书·左思传》载,左思作《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后因以“洛阳纸贵”称誉作品风行一时。蔡敦祺《林则徐》上:“不但高官下吏传诵这篇三千多字的奏折,连书院、商户也都争抄传阅,有家印铺,便刻了板,印来售卖,一时竟是‘ ~’。”△褒义。多用于形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祸枣灾梨驴鸣狗吠。也作“长安纸贵”、“都中纸贵”、“纸贵洛城”、“纸贵洛阳”。


【典源】 《晋书·左思传》:“ (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 《三都》。’于是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今译】 晋代左思用十年时间,写作《三都赋》,在家中房间院内甚至厕上都放置纸笔,偶而得到佳句,即赶忙记下来。赋完成后,当时人并末重视。左思又请当时名士皇甫谧作序,从此闻名。张华看到以后,也认为是佳作,可以与后汉时的班固、张衡之文相媲美。于是都城洛阳的豪贵之家争相传写,使纸价都因此贵起来。

【释义】 后以此典称诗文作品为世所重,流传一时。

【典形】 都中纸贵、洛阳价增纸、洛阳纸贵、满地传都赋、增纸价、纸贵、纸贵京师、京都纸价高、衡阳纸贵、纸贵咸阳、长安纸贵。

【示例】

〔都中纸贵〕唐·元稹《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洛阳价增纸〕 明·高启 《谢庐山宋隐君》:“又思作赋献天子,晓出洛阳价增纸。”

〔洛阳纸贵〕 唐·宋之问《范阳王挽词》:“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

〔满地传都赋〕 唐·王维《哭祖六自虚》:“满地传都赋,倾朝看药船。”

〔增纸价〕 唐·白居易 《赋赋》:“振金声于寰海,增纸价于京师。”

〔纸贵〕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奏甚平谳,诗穷绮靡。砚燔纸贵,虎视词林。”·

〔纸贵京师〕 明·冯惟敏《天香引·柬刘后溪》:“名起当时,纸贵京师,健羡清才,珍重娇姿。”


【词语洛阳纸贵】  成语:洛阳纸贵汉语词典:洛阳纸贵

猜你喜欢

  • 雨洗干戈

    同“雨洗天戈”。宋戴复古《喜闻平峒寇》诗:“千山通道路,一雨洗干戈。”

  • 张华谶

    源见“星坼中台”。指宰辅大臣死亡的预兆。元郑洪《感兴》诗之一:“中台已应张华谶,明月空闻斛律歌。”

  • 长明公

    唐.李玫《异闻实录.长明公》:“杨穆于昭应寺读书,每见一红裳女子。一日诵诗曰:‘金殿不胜秋,月斜石楼冷。谁是相顾人?褰帷吊孤影。’穆问其姓氏,云:‘远祖名无忌,姓宋。十四代祖,因显扬释教,封长明公。开

  • 腾蛟起凤

    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腾蛟起凤”:蛟龙腾空,凤凰起舞。原指孟学士的文章写得华美流动。后用以比喻才华出众,就如同蛟龙腾跃,凤凰翩翩起飞一般。明.冯惟

  • 栉?

    《礼记.内则》:“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笄总。”栉,梳发;?,用缯束发髻。后因以“栉?”泛指事奉父母起居。宋陆游《皇帝御正殿贺皇太子笺》:“以密赞为子职,岂独寝门栉?之恭。”

  • 数日恶

    好多天心情不愉快,多用于离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数日恶。’”谢太傅:谢安。右军:王羲之。【词语数日恶】   汉语大词典:数日恶

  • 瑞马

    源见“玉马朝周”。喻贤臣。宋王谠《唐语林.品藻》引唐张祜曰:“虞韶九奏,非瑞马之至音;荆玉三投,伫良工之必鉴。”【词语瑞马】   汉语大词典:瑞马

  • 上栋下宇

    《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后用以指宫室的基本结构形式。《隋书.炀帝纪上》:“夫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上栋下宇,足避风露;高台广厦,岂曰适形。

  • 末下盐豉

    源见“千里莼羹”。泛指乡土特产美味。清吴伟业《送志衍入蜀》诗:“末下盐豉谁共尝,蜀中蒟酱君知否?”

  • 唱玲珑

    同“唱黄鸡”。宋苏轼《夜饮次韵毕推官》:“红烛照庭嘶騕褭,黄鸡催晓唱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