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流霞酒

流霞酒

源见“流霞”。指美酒。唐李商隐《武夷山》诗:“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当时回。”


【典源】 汉·王充《论衡·道虚》:“ (项) 曼都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家问其状,曼都曰:‘去时不能自知,忽见若卧形,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见月上下幽冥,幽冥不知东西。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不知去几何年月,不知以何为过,忽然若卧,复下至此。’河东号之曰‘斥仙’。”晋·葛洪《抱朴子·祛惑》亦载,后作“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忽然思家,到天帝前谒拜失仪,见斥来还。令常更自修积,乃可得更复矣。……河东因号曼都为斥仙人。”

【今译】 传说河东人项曼都好道学仙,离家出走,三年后回来。家中人问他,曼都说:“我去时自己也不清楚,忽然觉得好象是睡倒,有几位仙人,将我带上天,在离月亮几里的地方停下。见月亮在太空中运行,分辨不清东南西北。在月亮旁觉得十分寒冷。我觉饿时,仙人就给我一杯流霞酒喝。每喝一杯,可以几个月不饿。不知经过多少年月,我想念家乡,因在天帝前行礼失仪,被斥还下界。”河东一带都称项曼都为斥仙人。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美酒、仙酒;或用以形容仙道生活。

【典形】 流霞、流霞杯、流霞酒、霞杯、霞浆、霞醴、霞影入仙杯、霞盏、霞酌、仙杯落晚霞、一杯霞、饮霞、醉流霞、酒泛流霞、霞石杯、紫霞杯。

【示例】

〔流霞〕 唐·韦述《奉和圣制送张说》:“赋诗开广宴,赐酒酌流霞。”

〔流霞杯〕 隋·鲁范《神仙篇》:“霜分白鹿驾,日映流霞杯。”

〔流霞酒〕 唐·李商隐《武夷山》:“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当时回。”

〔霞杯〕 宋·吕渭老《念奴娇·赠希文宠姬》:“短短霞杯,温温罗帕,妙语书裙幅。”

〔霞浆〕 唐·武则天《早春夜宴》:“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霞醴〕 五代 · 欧阳炯 《花间集序》:“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

〔霞影入仙杯〕 唐·骆宾王《春晚从李长史游》:“云光栖断树,霞影人仙杯。”

〔霞盏〕 宋·吕渭老《选冠子》:“谁念少年,齿怯梅酸,病疏霞盏。”

〔霞酌〕 唐·钱起《寻华山云台观道士》:“霓裳谁之子,霞酌能示客。”

〔仙杯落晚霞〕 唐·沈佺期《幸白鹿观应制》:“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

〔一杯霞〕 宋·王安石《春雨》:“幽期无可奈,强嚼一杯霞。”

〔饮霞〕 唐·孟郊《招文士饮》:“相劝罢吟雪,相从愁饮霞。”

〔醉流霞〕 唐·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猜你喜欢

  • 蘧年

    源见“蘧瑗知非”。指五十岁。清董俞《满江红.寿张研铭五十》词:“蒋径久忘宾与主,蘧年莫问非和是。”

  • 余明

    剩余的亮光。《战国策.秦策二》:“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于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

  • 擘阮

    源见“阮咸”。弹奏琵琶。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德行文章没包弹,绰有赋名诗价。选甚嘲风咏月,擘阮分茶。”清顾景星《〈楝亭集〉序》:“弧骑、剑槊、弹棋、擘阮,悉造精诣。”【词语擘阮】   汉语大

  • 磻溪钓

    《宋书.符瑞志上》:“周文王至于磻溪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年光景于斯。’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雒钤报在齐。’”相传姜太公(吕尚)在磻溪垂钓得

  • 惟刑之恤

    恤:谨慎。 意谓刑罚要慎重。语出《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汉.蔡邕《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岩岩大理,惟制民命,命公作廷尉,惟刑之恤。”晋.傅玄《傅子.法刑》:“是故圣帝明王,惟刑之恤

  • 清斋逾太常

    源见“太常斋”。谓居官常清冷枯寂。清 丘逢甲《戏赠蒋亦璞试院》诗:“一楼闭置似新妇,三月清斋逾太常。”

  • 兰锄

    同“锄兰”。有碍于上而被清除。清唐孙华《寄题和州王氏五烈祠》诗:“兰锄不改芳,玉碎不渝洁。”

  • 委肉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笑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又《张耳陈余列传》:“陈余曰:‘……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信陵信急切中欲率少数

  • 春风化雨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有私淑艾者。”赵岐注:“教之渐渍而浃洽也。”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

  • 破头烂额

    犹言头破血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爱奴》:“岁杪,携珠盘至。生勃然忿极,姑听其算。翁又以途中日尽归于西,生不受,拨珠归东。两争不决,操戈相向,两人破头烂额而赴公庭焉。”并列 打破头额。语出《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