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渐入佳境

渐入佳境

佳境:美好的境界。比喻事情逐渐转好,或比喻兴趣越来越浓。顾恺之(事迹见前“布帆无恙”条)多才多艺,尤以绘画为精。相传顾恺之喜欢邻居家的女儿,求之不得,便在墙上画其肖像,用针扎在画像的心口,那姑娘便患了心痛病,等她答应时,他暗中把针拔去,姑娘的病随即而愈。顾恺之不仅才华出众,画艺精湛,还有一股痴劲,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桓温死时,有人问他:“你哭的样子桓温能看到吗?”他回答说:“哭声象巨雷一样能震开大山,泪象汹涌的大河一样注入大海。”顾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稍部吃起,渐渐吃到根部。别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如此吃法。他诙谐说:“渐入佳境。”

【出典】:

晋书》卷93《顾恺之传》2405页:“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例句】:

宋·葛胜仲《次长清寺》:“松筠引幽步,以渐入佳境。” 明·吴承恩《西游记》82回:“长老携着那怪,步赏花园,看不尽的奇葩异卉。行过了许多亭阁,真个是渐入佳境。” 清·李汝珍《镜花缘》38回:“今日忽然现出‘若花’二字,莫非从此渐入佳境?——倒要留意了。”


述宾 逐步进入最佳境地。比喻境况逐渐变好,或兴味渐浓。语出《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西游记》82回:“行过了许多亭阁,真个是~。”△褒义。多用于表示处境好转或兴味渐浓。→枯树逢春 柳暗花明 ↔每况愈下。也作“渐至佳境”。


【词语渐入佳境】  成语:渐入佳境汉语词典:渐入佳境

猜你喜欢

  • 鹤位

    源见“乘轩鹤”。喻指官位。唐李商隐《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但续椿寿,徒高鹤位。”【词语鹤位】   汉语大词典:鹤位

  • 王贡

    源见“弹冠相庆”。借指势利之友。清钱谦益《次韵赠别友沂》:“昔游谢王 贡,末契结嵇 吕。”【词语王贡】   汉语大词典:王贡

  • 古今一人

    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竖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原是称赞

  • 七出

    古代为维护夫权制而定出的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为母服一年的丧服)。”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泆,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

  • 梅林止渴

    源见“望梅止渴”。谓用智谋可以救急。北周庾信《出自蓟北门行》:“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词语梅林止渴】  成语:梅林止渴汉语大词典:梅林止渴

  •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茹( ㄖㄨˊ rú ):吃。 软弱的也不吃掉,坚硬的也不吐出。 比喻不凌弱畏强,欺软怕硬。语出《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 墨君

    源见“子猷惜此君”。指画中之竹。宋苏轼《送文与可出守陵州》诗:“壁上墨君不解语,见之尚可消百忧。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词语墨君】   汉语大词典:墨君

  • 假道伐虢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晋献公)复假道于虞(小春时的小国,地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以伐虢(春秋小国,地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宫之奇(春秋时虞大夫)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开寤)

  • 蒲柳之姿

    《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字道万,元帝少子)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又《晋书.顾悦之传》:“顾悦之字君叔,少有

  • 曲子相公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布于汴 洛。洎入相,专托人收拾焚毁不暇。然相国厚重有德,终为艳词玷之。契丹入夷门,号为‘曲子相公’。”后以“曲子相公”称和凝。清李渔《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