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

比喻应付自如。茅盾 《子夜》 第十七: “现在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游刃有余。”参见:○庖丁解牛


主谓 游刃,运转刀锋;余,余地。原指解剖牛时,在骨节间下刀,大有回旋的余地。语本《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后以“游刃有余”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快利落。唐弢《琐忆》:“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褒义。用于描写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人。→运斤成风 手到擒来 熟能生巧 ↔二把刀 半青半黄一筹莫展。也作“目牛游刃”、“游刃余地”。


解释薄薄的刀刃在骨节间的空隙游走运行时大有余地。比喻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出处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厨师庖丁给文惠君杀牛,分剖牛时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踏的地方,膝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爽利的声音。这些声音以及快速进刀时发出的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

文惠君问他,怎么练就了如此高超的技术?庖丁回答说:“我喜欢探求事物的规律。我刚开始学习分解牛体时,所看到的无不是整头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见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用眼睛去观看,眼睛似乎停了下来而心神仍在不停地运行。我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骨节间的空隙,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脉纠结的部位以及骨肉紧连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割肉时割钝了刀;普通的厨师一月就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砍骨头时砍折了刀。如今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宰杀过上千头牛,但刀刃利得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那些空隙,对于刀刃的游走运行来说宽绰有余,所以我的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文惠君听完庖丁的话,赞叹地说:“我听了这一番话,从中得到了养生的道理。”

近义挥洒自如

例句

长期的业务学习和知识积累,使他遇到问题心中有数,处理纠纷游刃有余。


【词语游刃有余】  成语:游刃有余汉语词典: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

    在安定太平的环境里,不可忘记危亡和灾难。语出《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安必思危”李善注:“太公阴谋机之书曰:‘

  • 卮言日新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寓,寄也。世人愚迷,闻道己说,则起疑心,若讬以他人,则十言而信九),重言十七(重,音zhòng,重言,指被人所尊重者的话,十信其七),巵言日出(巵,酒器,巵满则倾,空则仰。

  • 试牛刀

    源见“武城弦”。指出任地方长官。宋 陈德武《望海潮.和韵寄叶睢宁》词:“才试牛刀,俄惊凫舄,令人去后多思。”

  • 移情

    变易人的情志。旧题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宿伯牙曰:

  • 彭乐截肠

    参见:截肠战

  • 子猷偏爱

    同“子猷惜此君”。唐 刘兼《新竹》诗:“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 不列三后

    《后汉书.杨赐传》:“拜赐尚书令。数日出为廷尉,赐自以代非法家,言曰:‘三后成功,惟殷于民,皋陶不与焉,盖吝之也。’”唐.李贤注:“《尚书》曰:‘伯夷降典,折人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

  • 酒赋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四:“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各使为赋。牧乘为《柳赋》……公孙诡为《文鹿赋》……邹阳为《酒赋》。其辞曰:‘清者为酒,浊者为醴。……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西汉文人邹

  • 日无何

    同“日饮亡何”。宋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词:“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 潘郎鬓雪

    同“潘安白发”。清蒋敦复《莺啼序.题顾澹园移春图》词:“潘郎鬓雪,画里青娥,付镜中白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