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伯牙鼓琴”。借指高妙的琴曲。表示知己者心心相印。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缔交君赠缟,投分我忘筌。成风郢匠斫,流水伯牙弦。”亦用以表示痛悼知音,惜其难遇。清赵翼《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
同“缘木求鱼”。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引唐罗隐诗:“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
同“藩垣”。南朝 梁沈约《封授临川等五王诏》:“藩维广树,经朔攸属。”唐张籍《送裴相公赴镇太原》诗:“盛德雄名远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维。”【词语藩维】 汉语大词典:藩维
源见“羝羊触藩”。比喻边防告警。清魏源《江南吟》:“彼昏自痼何足言,藩决膏殚付谁守?”【词语藩决】 汉语大词典:藩决
《史记.齐世家》:“西伯猎,遇太公于渭之阳。”《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钓于渭水之阳,伊尹未遇商汤时耕于有莘之野。两人因遇明主,方得出为执政大臣。“渭与莘”喻志士隐居之
源见“庖丁解牛”。谓措置得当。清李颙《锡山语要》:”苟一物不格,则一理未明;一理未明,则临事应物,又安能中窾中会,动协机宜?”
源见“南柯梦”。借指睡梦。元揭傒斯《宿华盖山赠赵尊师》诗:“我有大槐枕,相见东蓬莱。”
同“做东道”。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文戏》:“东都 周默未尝作东,一日请客,忽风雨交加。”请客谓之 “作东”。为什么说成 “作东”而不说成 “作西”或 “作南”、 “作北”呢?其理有二:一是我国古代以东
源见“左右袒”。谓袒护一方。唐柳宗元《睢阳庙碑》:“裂裳而千里来应,左袒而一呼皆至。”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内阁高弘图、姜日广左袒逆党,俱已革职了。”【词语左袒】 汉语大词典:左袒
鸿:大雁。渐:渐进的意思。磐:大石。比喻安稳之所。 大雁渐进而栖于磐石之上。 表示地位稳固。语出《易.渐》:“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唐.苏頲《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义神道碑》:“鲤趋成训,敦诗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