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

指文章或绘画的传神绝妙之处。《晋书.顾恺之传》记载,恺之每画完一人像,几年都不点上眼睛。有人问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偏正 使文章传神、警辟升华之语。语本《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例]好的文章往往有~。△褒义。多用于写作绘画方面。


【词语点睛之笔】  成语:点睛之笔汉语词典:点睛之笔

猜你喜欢

  • 梁鸿五噫

    东汉隐士梁鸿,过京都洛阳,见宫殿巍峨,感叹耗费了巨大民力,因作《五噫之歌》。《后汉书.梁鸿传》:“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

  • 颜巷乐

    源见“箪瓢陋巷”。谓安于清贫,自得其乐。金元好问《感事》诗:“瓢饮不甘颜巷乐,市钳真有楚人忧。”

  • 巫阳归梦

    同“巫山云雨”。宋杨亿《无题》诗:“巫阳归梦隔千峰,辟恶香销翠被浓。”

  • 臼中无釜

    梦兆妻死的故事。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八:“江淮有王生者,榜言解梦。贾客张瞻将归,梦炊于臼中。问王生,生言:‘君归不见妻矣。臼中炊,固无釜也。’贾客至家,妻果卒已数月。”釜:锅子。参见“炊臼之梦”条

  • 章台折杨柳

    源见“走马章台”。喻指狎妓生活。唐崔国辅《长安少年行》:“章台折杨柳,春日路旁情。”

  • 带经耕锄

    在田地耕作时,带着经书,随时阅读。兒(ní尼)宽(?-前103)千乘(今山东高青北)人。家境贫寒,年轻时研读《尚书》,在孔安国处受业时,因生活无着,就常为同学们烹炊做饭,有时还要去做雇工谋生。给人家打

  • 师旷清耳

    《吕氏春秋.长见》:“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矣。臣窃为君耻之!’”师旷,字子野,史书无传,春秋晋国著

  • 西真攘桃

    源见“方朔偷桃”。谓在西王母处偷桃。宋陈师道《徐仙书》诗之三:“金华牧羊小家子,西真攘桃何代儿。”

  • 贾生哭

    同“贾生涕”。唐杨炯《广溪峡》诗:“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 随波漂流

    见“随波逐流”。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与熛俱灭者亦甚众多。”【词语随波漂流】  成语:随波漂流汉语大词典:随波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