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牵牛织女

牵牛织女

源见“牛郎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神话中的牛郎、织女。南朝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 织女聚会之夜。”唐杜牧《秋夕》诗:“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典源】《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织女,天女孙也。”索隐: 《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孙炎曰:“河鼓之旗十二星,在牵牛北,或名河鼓为牵牛也。”《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注引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七月令》引 《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宋·罗愿《尔雅翼》卷十三:“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以为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今译】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由来已久,经历代丰富演化,成为一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牵牛 (又作河鼓、黄姑) 本为星,各处银河一旁。织女每日织锦,做成云锦天衣,非常辛苦。天帝怜惜她,让她嫁给河西的牵牛郎,织女嫁后不再织锦,天帝发怒,让她又回到河东,只一年一度与牵牛相会。每到七月七日,是牵牛与织女相会之日。在渡过银河时,让乌鹊为他们搭桥。这天乌鹊的头羽全秃了,传说就是因为给他们搭桥而脱去的。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分隔两地的夫妇或爱侣相思、相聚等情感; 也用以咏七夕风情。

【典形】 痴牛騃女、帝子桥、渡汉、耕慵织懒、河鹊填桥、黄姑织女、借鹊、灵匹、牛女、牛星、女牛、七夕、牵牛织女、桥横鹊、鹊桥、鹊填河、双星、天孙、填河、填桥、乌鹊桥、喜鹊桥、星桥、星渚桥空、银汉鹊桥、织女、织星桥、鹊影成桥、喜鹊填河鼓、银河响幽咽、天上弄机人、乞巧向天孙、鹊桥牛女、填成乌鹊、银河灵鹊、桥成乌鹊、织女别黄姑、河汉星桥、天孙鹊、天上佳期、酬乌鹊、鹊桥人、怜飞鹊、泣分河、会双星、丹鹊桥、牛女夕。

【示例】

〔痴牛騃女〕 宋·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帝子桥〕 明 ·唐寅《观鳌山》 之一:“六鳌并驾神仙府,双鹊联成帝子桥。”

〔渡汉〕 唐·李商隐《道士胡君新井碣铭》:“有渡汉之灵牛,有还燕之骏马。”

〔耕慵织懒〕 宋·范成大 《鹊桥仙》:“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河鹊填桥〕 唐·郑愔《陪幸昭容院》之三:“河鹊填桥至,山熊避槛来。”〔黄姑织女〕 宋·刘筠《戊申年七夕》:“伯劳东翥燕西飞,又报黄姑织女期。”

〔借鹊〕 明·陈子龙《七夕》 之一。“汉自多情犹借鹊,星能飞渡更骖鸾。”

〔灵匹〕 南朝宋·谢惠连《七月七日咏牛女》:“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

〔牛女〕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牛星〕 北周·庾信《七夕赋》:“睹牛星之曜景,视织女之阑干。”

〔女牛〕 明·谢榛《七夕敬二君饯别》:“聚散多岐路,悲欢自女牛。”

〔七夕〕 唐·杜甫《牵牛织女》:“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牵牛织女〕 三国 · 曹丕 《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桥横鹊〕宋·杨亿《荷花》:“银汉桥横鹊,蘅皋袜溅罗。”

〔鹊桥〕 宋·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鹊填河〕 唐·李峤《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槎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双星〕 元·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天孙〕 宋·杨亿《戊申年七夕》:“天孙已度黄姑渚,阿母还来汉帝家。”

〔填河〕 北周·庾信《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当学海神,逐潮风而来往; 勿如织女,待填河而相见。”

〔填桥〕 宋·杨亿《七夕》:“匆匆一夕填桥苦,不似人间有造舟。”

〔乌鹊桥〕 唐·白居易《送苏州李使君》之二:“馆娃宫深春日长,乌鹊桥高秋夜凉。”

〔喜鹊桥〕 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时,乞为初凉夜。”

〔星桥〕唐·刘禹锡《七夕》之二:“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

〔星渚桥空〕 宋·陆游《立秋前三日夜坐庭中》:“月轮桂满蟾初冷,星渚桥空鹊尚闲。”

〔银汉鹊桥〕 元· 白朴《梧桐雨》:“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织女〕 南朝陈·江总《内殿赋新诗》:“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清秋停玉梭。”

〔织星桥〕 唐·薛涛《试新服裁制初成》之一:“霜兔毳寒冰茧净,嫦娥笑指织星桥。”


【词语牵牛织女】  成语:牵牛织女汉语词典:牵牛织女

猜你喜欢

  • 虽多亦奚以为

    奚:何,什么。以:用。为: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虽多又有何用? 常用于对多而无当的反诘。语出《论语.子路》:“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宋.姜夔《姜氏诗说》:“诗之不工,只

  • 高自标置

    亦作“高自标树”、“高自位置”。标:标榜。置:安放。自我标榜,把自己放在很高的地位上。形容自我估价很高。刘恢,字真长,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少时家贫,而志向高远,深得王导器重。成人后,名声更著

  • 提携剑铗

    源见“冯驩弹铗”。感叹怀才不遇。宋 陈人杰《沁园春.送郑通父之吴门谒宋使君》词:“春风渐到梅枝,算我辈荣枯应似之。莫提携剑铗,悲歌一曲;摩挲髀肉,清泪双垂。”

  • 獐头鼠目

    形容人的相貌委琐鄙俗。有时也用来指出身贫寒的人。出自唐李揆(kuí葵)语。李揆(710-784年)字端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家于郑州。出身冠族。开元末进士及第,历任陈留尉、左拾遗、右补阙、

  • 蔡泽问相

    指蔡泽请唐举观看他的面貌体态,以推论他的将来怎样?后以此典比喻人尚未显达,但志向远大;或借指相面算命。蔡泽,战国时燕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人,他曾以自己所学游说各诸侯国君主,谋求官职,但得不到赏识。

  • 坐无车公

    车公:指车胤。比喻宴会上缺少佳宾。车胤(事迹见前“囊萤照读”条)深得桓温赏识,辟为从事,引为主簿,不久又迁别驾,征西长史,于是显名于朝中。当时只有车胤和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因而名声更噪,车胤又特

  • 赢博之义

    同“嬴博之哀”。宋苏轼《与王敏仲书》:“死则葬海外,庶几延陵季子 赢 博之义。”

  • 岁寒操

    《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孔夫子盛赞松柏,说必须到严冬酷寒之时,才能知道它不因寒冷而凋谢的坚贞品格。后用为咏品格坚贞之典。唐.李咸用《古意论交》诗:“多为势利朋,少有岁寒

  • 寿阳点额

    源见“梅花妆”。谓落梅花于额上。亦用以咏梅。明吴廷翰《素带儿.题梅》曲:“巡檐雪兴添,喜缟袂霜鬟笼翠钿。尤堪恋寿阳点妆,靓妆宫面。”

  • 居震

    《易.说卦》:“震为雷……为长子。”后因以“居震”谓居太子之位。《旧唐书.于志宁传》:“周诵升储,见匡毛 毕;汉盈居震,取资黄 绮。”【词语居震】   汉语大词典:居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