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末红巾军起义前民间流传的歌谣之一。至正四年(1344年)、八年(1348年),黄河两次决口,洪水侵入大运河及河北、山东的漕司盐场。河患给百姓带来了灾难,也严重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元廷征集26万民修河,欲半年左右将河水勒回故道。工期急,扰民重。白莲教领袖韩山童(?——1351年)等,乘机在修河开工前凿好独眼石人一个,背后镌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十四字,埋于将要开凿的黄陵岗。同时,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修河开工后,民侠挖出独眼石人,惊诧不已,信以为真。消息很快传遍大河上下,人们都以为天怒人怨,元朝气数将尽,天下要反了。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等在颍州颍上(今安徽颍上),正式举起反元义旗,包括河工在内的中原农民蜂起响应。不出五个月,红巾军的队伍扩大到10万以上。

【出典】:

元史》卷51《五行志二》1107页:“(至正)十年,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例句】:

近代·柯劭态《新元史》卷225《韩林儿传》:“韩林儿,永年人。其先本栾城人,世以白莲社烧香惑众。父山童尝为童子师,人称为韩学究。至正初,山童倡言:天下将大乱,弥勒佛出世。愚民私相附从。颍州人刘福通……谓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时河决而南,丞相脱脱从贾鲁议,挽之北流,兴大役。福通乃预埋一石人,镌其背曰:休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开河者掘得之,转相告语,人心益摇。至正十一年,福通等杀黑牛白马,誓众谋作乱。事觉,县吏捕之急,山童就获伏诛。其妻杨氏携林儿遁至武安。福通遂部署其众以反。”


猜你喜欢

  • 浊骨凡胎

    意谓本质平常凡俗。清代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七回:“大家与玉皇大帝相傲,却再不寻思你这点子浊骨凡胎,怎傲得天过。”见“凡胎浊骨”。元·马致远《岳阳楼》2折:“怎奈~,无人点化,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

  • 握兰

    汉.蔡质《汉官典仪》:“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据《汉学堂丛书》本)汉朝典章制度规定尚书郎怀香握兰,恭敬端正走上朝庭。后遂用为咏郎官之典。唐.郑谷《恩门小谏雨中乞菊栽》诗:“握兰将满岁,栽菊伴吟

  • 鞭石出血

    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六引《三齐略记》:“(秦)始皇作石塘(塘,堤;又作桥),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阳城山石尽起立,嶷嶷(音nìnì)东倾

  • 赵礼让肥

    《后汉书.赵孝传》载:王莽时,天下大乱,人相食。赵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释之。乡党服其义。后因以“赵礼让肥”为危难中兄弟友爱争相替死之典。元无名氏《神

  • 卞庄两斗之说

    源见“卞庄子刺虎”。指利用别人矛盾,从中取利的理论与策略。宋岳珂《桯史.燕山先见》:“〔女真〕视中国与契丹拏兵不止,鏖战不解,胜负未决,强弱未分,持卞庄两斗之说。”

  • 蛮争触斗

    同“蛮触交争”。清尤侗《满庭芳.偶语》词:“瓮里醯鸡,裈中虮虱,人生大抵皆然。蛮争触斗,割据几山川!”并列 蛮、触:指昆虫的触角。为了触角一样的小事去争斗。语本《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

  • 珠离合浦

    源见“合浦珠还”。比喻暂时失去心爱的人或物。清李渔《意中缘.画遇》:“剑合延津终有日,珠离合浦不须忧。”

  • 晋明

    《易.晋》:“晋,进也。明出地上。”后以“晋明”谓英明,圣明。宋沈遘《贺正表》之三:“伏以具物于春……恭惟陛下临教保民,晋明烛蔀。”【词语晋明】   汉语大词典:晋明

  • 据床指麾

    晋代谢艾从容指挥退敌的故事。《晋书.张重华传》:谢艾讨麻秋,“(艾)乘轺车,冠白帽,鸣鼓而行。秋望而怒曰:‘艾年少书生,冠服如此,轻我也。’命黑矟龙骧三千人驰击之。艾左右大扰。左战师李伟劝艾乘马,艾不

  • 钩距

    《汉书.赵广汉传》:“〔广汉〕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颜师古注引晋灼曰:“钩,致;距,闭也。使对者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