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簠簋不饰

簠簋不饰

簠( ㄊㄨˇ tǔ 府)、簋( ㄍㄨㄟˋ guì 鬼):古食器,常用于祭祀。不饰:不整顿。旧时弹劾官吏贪污常用此语,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


主谓 簠、簋,古代祭祀盛稻粱黍稷的器皿。不饰,不整齐。谓为官不清廉。《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后亦用为弹劾贪吏用语。△贬义。多用于官吏不廉方面。也作“簠簋不饬”、“簠簋不修”。


【词语簠簋不饰】  成语:簠簋不饰汉语词典:簠簋不饰

猜你喜欢

  • 伯玉知非

    源见“蘧瑗知非”。谓因时达变,不断反省悔悟过去,迁善从新。元袁桷《次韵王继学》:“退之掌制惭存藳,伯玉知非定止车。”主谓 伯玉,蘧瑗,春秋时卫国人,字伯玉。知道以前不对。语出《淮南子·原道训》:“故蘧

  • 的卢

    泛指骏马。宋辛弃疾《破阵子》词: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荆州豪杰归先主(刘备)者日益多,表(刘表)疑其心,阴御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世说新语》曰:“备屯樊城。

  • 风瓢

    源见“许由瓢”。形容隐居傲世。唐罗隐《许由庙》诗:“高挂风瓢濯汉滨,土阶三尺愧清尘。”【词语风瓢】   汉语大词典:风瓢

  • 惜指失掌

    爱惜手指,却失去手掌。比喻因小失大或得不偿失。阮佃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县)人。宋明帝刘彧心腹,掌朝政大权,他的奴仆都授与官职。所食珍馐美味,不在晋朝石崇、王恺之下。后废帝刘昱时更是恩宠有加,阮佃夫

  • 席上儒

    源见“席上珍”。喻指才德美善受人推重的儒者。唐权德舆《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自得寰中辨,偏推席上儒。”

  • 风后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轩辕氏“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梦大风吹天下尘垢皆

  • 履薄

    同“履薄临深”。南朝 梁陆倕《新刻漏铭》:“履薄非兢,临深罔战。”元揭傒斯《清江黄氏池亭》诗:“惴惴若有畏,凭凭知弗任。既抱执盈念,仍怀履薄心。”【词语履薄】   汉语大词典:履薄

  • 献子虚

    源见“子虚乌有”。指向朝廷展现才华。子虚,《子虚赋》的省称,借指文学才华。唐张乔《题友人草堂》诗:“坚话长如此,何年献《子虚》?”

  • 短绠汲深

    同“绠短汲深”。唐严挺之《大智禅师碑铭》序:“顾才不称物,短绠汲深。”主谓 太短的绳子不能汲取深井中的水,比喻人学识浅陋,不明深理,或不胜重任。《管子》:“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知鲜不可以与圣人言。”《荀

  • 藏垢怀耻

    见“藏垢纳污”。三国魏·嵇康《幽愤》诗:“大人含弘,~,民之多僻,政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