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素车白马

素车白马

指刘邦率军西进,打败秦军,秦王子婴乘素车驾白马投降。后以此典作为投降者所用的车马;又衍为丧服。汉元年(前206年),刘邦的军队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秦王子婴乘素车驾白马,脖子上系着绳子,手捧封着的皇帝玉玺和符节,伏在轵(zhǐ趾)道亭(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旁,向刘邦投降。有的将领主张杀掉秦王子婴,刘邦说:“当初楚怀王之所以派我来,就是因为我能宽大容人;况且人家已经服输投降,又杀死人家,这么做不吉祥。”便将秦王交给主管官员,自己率军西入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典又作“白马素车”。

【出典】:

史记》卷8《高祖本纪》362页:“汉元年十月(阴历十月,刘邦被封汉王,是汉纪元开始),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秦朝末代王,秦二世哥哥之子)素车白马(古时送葬礼仪),系颈以组(丝织宽带子),封皇帝玺(xǐ喜,本称印,秦代起专指皇帝用印)符(古代朝廷派使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用的凭证。以金玉或竹木制成,上书文字,剖为二,双方各执一半,用时相合以验真假)节(古代使者用作凭证之信物,用金属或竹木制成,上加旄饰,外形如竹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交给主管官吏处理),遂西入咸阳。”

【例句】:

汉·枚乘《七发》:“浩浩,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范式传》:“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291·伍子胥》:“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 宋·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元·关汉卿《窦娥冤》杂剧第三折:“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并列 ①办理丧事使用的车马,后用为送丧之词。《后汉书·范式传》:“遂停柩移时,乃见有~,号哭而来。”元·关汉卿《窦娥冤》3折:“要什么~,断送出古陌荒阡。”②指一般白色车马。△多用于描述丧事的状况。→披麻戴孝。也作“白马素车”。


【词语素车白马】  成语:素车白马汉语词典:素车白马

猜你喜欢

  • 花飞茵溷

    源见“飘茵溷”。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清周寿昌《金缕曲.叔鸿次韵慰徐叔鸿悼亡因即前韵和之》词:“花飞茵溷随遭遇,尽分明、石钻易透,水流难腐。”

  • 青目

    同“青眼”。唐杨炯《祭汾阴公文》:“参两宫而承顾盼兮,历二纪而洽恩荣。郭有道之青目兮,蔡中郎之下迎。”【词语青目】   汉语大词典:青目

  •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被废弃,才提倡仁义。 古代道家认为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自然没有提倡的必要。提倡仁义,是病态社会中的反常现象。语出《老子》一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晋书.隐逸传.范粲附子乔

  • 向若而叹

    源见“望洋兴叹”。喻看到对方伟大而感叹自己渺小。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然后乃知夫割剥全史、方隅自命者,未有不望崖而返、向若而叹者也。”偏正 对着海神而感叹。比喻对着高明者自叹不如。《庄

  • 竹马迎呼

    同“竹马交迎”。唐赵嘏《抒怀上歙州卢中丞宣州杜侍郎》诗:“竹马迎呼逢稚子,柏台长告见男儿。”

  • 萧墙之忧

    亦作“萧墙之患”,意指内乱。《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颛( ㄓㄨㄢ zhuān 专)臾:鲁国的附庸国。萧墙:门屏。当时,季孙是鲁国的大夫,孔子的学生冉求做他的家臣

  • 为虎作伥

    《太平广记》卷四三〇引唐裴铏《传奇.马拯》载: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后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孙中山《革命原起》:“适于其时,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

  • 献替可否

    同“献可替否”。《明史.职官志一》:“中极殿大学士……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见“献可替否”。《元史·陈颢传》:“臣愿得朝夕左右,~,庶少裨万一,亦以全臣愚忠。”【词语献替可否】  成语:献替可否汉语

  • 季子高风

    《春秋左氏传.襄公十四年》:“吴王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季札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奸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

  • 光彩霁月

    见“光风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