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荒台麋鹿

荒台麋鹿

麋(mí迷)鹿: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因称“四不像”。此典指伍被建议淮南王刘安不要谋反,免得战败亡诸侯国,姑苏台(今江苏苏州西南姑苏山上,原是吴王夫差的春霄宫)变成荒坵,长满荆棘,成为麋鹿嬉游之场所。后以此典比喻亡国之破败凄凉景象;感叹朝代兴衰。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文帝时袭父封淮南王。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反,他本欲加入叛乱,为大臣劝阻,乱平后未深究。汉武帝时,命他作《离骚传》,早受命,午写成,文才敏捷。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成《内书》21篇,《外书》33篇,《中篇》8卷,后世称为《淮南鸿烈》,也称《淮南子》。后图谋叛乱,想夺帝位,淮南王坐在东宫,召唤伍被来议事,说道:“将军上殿。”伍被不痛快地说:“皇上曾经宽容和赦免您,您还怎么能够说这种亡国之话呢!我听说伍子胥规劝吴王,吴王不采用,便说:‘臣即将看见麋鹿在姑苏台上游玩了。’如今我也看见宫中将要生长荆棘、露水浸湿衣棠了。”此典又作“吴台草”、“露草沾衣”、“姑苏麋鹿”、“鹿登台榭”、“麋鹿姑苏”、“游鹿”、“麋鹿荒台”、“麋鹿台”、“吴台游鹿”、“鹿走姑苏”、“苏台鹿走”。

【出典】:

史记》卷118《淮南衡山列传》3085页:“王坐东宫,召伍被(楚人,中郎〔近侍官〕)与谋,曰:‘将军上。’被怅(chàng唱)然(因不如意感到不痛快)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姓伍名员,字子胥,楚人。父伍奢为楚大夫,因直谏楚平王被杀,伍子胥逃入吴国,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谏吴王(夫差,阖闾之子,初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又在艾陵〔今山东莱芜县东北〕大败齐兵。他不顾伍子胥劝谏,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和诸侯会盟,与晋争霸,越兵乘虚攻入吴都。后来越再兴兵攻吴,夫差于公元前473年自杀),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例句】:

唐·骆宾王《宿山庄》:“露积吴台草,风入郢门揪。” 唐·朱敬则《陈后主论》:“嗟乎!龙盘虎踞之地,露草沾衣。” 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宋·杨万里《云龙歌调陆务观》:“只今云散星亦散,也无鹿登台榭羊登坟。” 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 宋·孙鼎《题汪水云诗卷》:“啼猿声堕楚江碧,游鹿梦迷吴苑深。” 元·陆挚《蟾宫曲·吴门怀古》:“倚夕阳麋鹿荒台,对平楚江空,老树苍崖。” 元·揭傒斯《奉和翰林张学士寄题平江重建姑苏台》:“麋鹿台空燕幕秋,使君亲为扫遗丘。” 元·张翥《多丽》:“馆娃归,吴台游鹿;铜仙去,汉苑飘萤。” 元·宫天挺《严子陵垂钓七里滩》:“昨日个虎踞在咸阳,今日早鹿走姑苏。” 清·王士禛《双剑行》:“太湖鱼炙事亦逆,苏台鹿走今谁怜。” 清·王摅《谒伍相国祠》:“回首荒台麋鹿地,属镂遗恨满姑苏。”


猜你喜欢

  • 六卿分晋

    《史记.晋世家》:“昭公六年卒。六卿强,公室卑。”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韩、赵、魏、范、中行及智氏为卿。”又,顷公“十二年,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

  • 陈思八斗才

    同“陈思八斗”。柳亚子《誓墓行》诗:“沈 孔 张 韩俪侣双,陈思八斗才宁后?”

  • 缠头资

    源见“缠头”。赠送给***的财物。清 叶衍兰《秦淮八艳图咏》:“大铖欲藉生为解情人,日载酒食与生游,为香备妆奁及缠头资甚巨。”

  • 驱鹊营桥

    源见“乌鹊填桥”。形容牛郎 织女急切盼望相会。宋刘克庄《踏莎行.巧夕》词:“驱鹊营桥,呼蟾出海,朝朝暮暮遥相望。”【词语驱鹊营桥】  成语:驱鹊营桥汉语大词典:驱鹊营桥

  • 朝拄笏

    源见“拄笏看山”。形容为官而心怀闲情逸致。明李东阳《八津八景.拱北遥岑》诗:“吟客放怀朝拄笏,使游翘首夜占星。”

  • 潘岳无妻

    源见“潘岳悼亡”。哀伤妻亡。唐李商隐《过招国李家南园》诗之一:“潘岳无妻客为愁,新人来坐旧妆楼。”按,李商隐有丧妻之痛,以潘岳自况。

  • 道殣相望

    形容饿死者之多,可在道路上相望。谨:饿死的人。《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女富,指嬖宠之家的富足。主谓 殣,饿死。指饿殍遍地。《左传·昭公二年》:“宫室滋侈,~。

  • 新火

    同“清明火”。唐杜甫《清明》诗:“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国朝之制……杂学士以上,遇禁烟节至清明日,则赐新火。”【词语新火】   汉语大词典:新火

  • 生死肉骨

    使死人复生,枯骨生肉。旧时比喻对人恩施的深厚。《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见“生死人而肉白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杜预注:“已

  • 思肖函

    源见“枯井藏书”。指宋郑思肖沉井的铁函藏书。清赵翼《顾晴沙选梁溪诗成瘗其旧稿于惠山之麓立碑亭其上》诗:“元凯碑付江波沉,思肖函从井底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