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薪尽火传

薪尽火传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指,脂。古代无蜡烛,用脂肪裹薪点燃照明,叫烛薪。全句意思为烛薪烧尽,火种却一直留传下去。这一典故原是庄子所谓的形骸有尽但精神不灭的观点。后因以“薪尽火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的典故。

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也泛指传延不绝。清.梁启超《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而其传染性乃益以蔓延猖獗,薪尽火传,绵绵无绝。


并列 柴虽烧完,火种仍然留传。原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语本《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儒林外史》54回:“~,工匠市廛都有韵。”△后常用于比喻学问、技艺、教化等代代相传不绝。


【典源】《庄子·养生主》:“指 (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今译】 薪烛的燃烧是有穷尽的,但火却可以由后边的薪烛接续下去,没有尽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事业、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典形】 传火、传薪、如薪传火、薪传、薪尽火传。

【示例】

〔传火〕 南朝梁·江淹 《孙廷尉杂述》:“交臂久变化,传火乃薪草。”

〔传薪〕 唐·李子卿《水萤赋》:“览于心乃止水之常净,烛于物靡传薪之无绝。”

〔如薪传火〕 唐·李白 《鲁郡叶和尚赞》:“如薪传火,朗彻生死; 如云开天,廓然万里。”

〔薪传〕 清·唐孙华《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练川文笔旧称雄,太仆薪传应未烬。”

〔薪尽火传〕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卷五十四:“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


【词语薪尽火传】  成语:薪尽火传汉语词典:薪尽火传

猜你喜欢

  • 功成骨枯

    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指为了一己之利,让许多人付出牺牲。《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而今又孳孳然以奖励资本家为务,至不惜牺

  • 牛渚怪

    源见“犀照牛渚”。指怪异之物。宋王安石《雨花台》诗:“南上欲穷牛渚怪,北寻难忘草堂灵。”宋陆游《客怀》诗:“坚坐懒穷牛渚怪,倦游何恨雁门踦。”【词语牛渚怪】   汉语大词典:牛渚怪

  • 玉石火炎灰

    源见“玉石俱焚”。指玉石俱焚的遗迹,形容大面积的雪色。唐韩愈《咏雪赠张籍》:“鲸鲵陆死骨,玉石火炎灰。”

  • 昭阳殿

    昭阳殿是汉武帝时建造的后宫中的宫殿之一。汉成帝时,皇后赵飞燕恃宠而骄,曾居昭阳殿。昭阳殿装修极为奢华,其规格标准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后宫。后世以此为典,泛指得宠后妃所居之所。【出典】:《汉书》卷97下《外

  • 书掌与折竹

    《太平御览》卷四六四引王子年(嘉)《拾遗记》:“张仪、苏秦二人递剪发以相活,或傭力写书。行遇圣人之文,无以题记,则以墨书于掌中及股里,夜还,折竹写之。二人假食于路,剥树皮为囊,以盛天下良书。每息大树之

  • 吕览千金市

    源见“一字千金”。形容著作价值极高,文字精彩。明徐渭《读问棘堂集拟寄汤君》诗:“即收《吕览》千金市,直换咸阳许座城。”

  • 两部蛙鸣

    源见“两部鼓吹”。指蛙鸣。亦用以表现悠闲自适的生活。宋戴复古《鹊桥仙》词:“喧喧两部乱蛙鸣,怎得似啼莺?睆。”元马致远《青衫泪》四折:“那厮分不的两部蛙鸣,所事村沙。”【词语两部蛙鸣】  成语:两部蛙

  • 钻李

    《晋书.王戎传》:“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词语钻李】   汉语大词典:钻李

  • 阳春白雪

    宋玉《对楚王问》(见梁萧统《文选》):“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跟着合唱)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

  • 千闻不如一见

    见〔百闻不如一见〕。其他耳闻千次,不如亲眼见一次。《陈书·萧摩诃传》:“(侯)安都谓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常用以说明亲身的体验胜过未经体验的感受。【词语千闻不如一见】  成语:千闻不如一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