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蹇谔之风

蹇谔之风

正直敢言的作风。刘备取荆州之后,率兵入蜀,庞统随行,多出奇策,刘备依其计诱斩刘璋手下猛将杨怀、高沛,引兵向成都,所过辄克。在涪大会诸将置酒作乐,并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说是很高兴了。”庞统却直言说:“攻打别人之国而以为欢,不是仁者之兵啊。”刘备有些醉了,大怒说:“往初周武王伐纣,仍然不废歌舞,难道也是不仁义之人吗?你所说很不恰当,应该赶紧离开这儿。”刘备不久便后悔,又把庞统请回来,并问他道:“刚才所论,谁对谁错!”庞统回答道:“你我都错了。”刘备大笑,和好如初。晋朝史学家习凿齿对此感叹道:“刘备袭夺刘璋之地,以成大业,负信违情,德义俱失,虽然功业由此大盛,也应为此感伤,犹如割断手指以保全躯体,这有什么可高兴的呢?庞统担心刘备泄漏内心秘密,又预知刘备必会醒悟,所以毫不客气地指出刘备过失,显出他正直敢言的作风。”

【出典】: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曰卷37第956页:“今刘备袭夺璋土,权以济业,负信违情,德义俱愆,虽功由是隆,宜大伤其败,譬断手全躯,何乐之有?庞统惧斯言之泄宣,知其君之必悟,故众中匡其失,而不修常谦之道,矫然太当,尽其蹇谔之风。”

【例句】:

晋书·王雅传论》:“史臣曰:‘爰在中兴,玄风滋扇,溺王纲于拱默,挠圆步于清虚,骨骾蹇谔之风盖亦微矣。’”


偏正 刚直敢言的风范。《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吾从中匡其失,而不修常谦之道,矫然太当,尽其~。”△褒义。多用于写人品方面。也作“謇谔之风”。


【词语蹇谔之风】  成语:蹇谔之风汉语词典:蹇谔之风

猜你喜欢

  • 复壁藏儿

    《北史.尔朱敞传》:“(敞)遂入一村,见长孙媪,踞胡床坐。敞再拜求哀,长孙氏愍之,藏于复壁之中。”北朝魏尔朱荣的族人尔朱敞,小时因避高欢的追捕,从宫中钻洞逃出,逃到一个乡村,向一位复姓长孙的老妇人求救

  • 桑下饿

    源见“灵辄扶轮”。泛指穷困饥乏。宋范成大《致政孙从政挽词》:“回骸桑下饿,续命辙中枯。”

  • 千里莼

    同“千里莼羹”。唐杜甫《赠别贺兰铦》诗:“我恋岷山芋,君思千里莼。”【词语千里莼】   汉语大词典:千里莼

  • 避马

    同“避骢马”。唐王维《为人祭某官文》:“时无冤人,路多避马。”元 萨都剌《送佥事王君实之淮东》诗:“淮上有官皆避马,竹西无处不题诗。”【词语避马】   汉语大词典:避马

  • 伴牢愁

    借指抒发愤懑不满的作品。唐杜牧《寄浙东韩八评事》诗: “梦寐几回迷蛱蝶,文章应解伴牢愁。” 参见:○畔牢愁

  • 题桥司马

    同“题柱相如”。明李梦阳《送王照磨省觐》诗:“入幕郗超难许并,题桥司马直须回。”【词语题桥司马】   汉语大词典:题桥司马

  • 长戈回白日

    源见“挥戈回日”。谓使时光倒转。清归庄《用来韵酬榕庵》诗:“难把长戈回白日,漫携短句问青天。”

  • 仇牧之死

    《左传.庄公一二年》:“十二年,秋,宋万弑闵公于蒙泽,遇仇牧于门,批而杀之。”《史记.宋微子世家》:“大夫仇牧闻之,以兵造公门。万搏牧,牧齿著门阖死。……”宋大夫仇牧,闻宋万杀宋湣公,执兵刃趋公门,手

  • 尸诸市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求崔杼之尸,将戮之,不得。……于是得之。……(齐人)以其棺尸崔杼于市。国人犹知之,皆曰:‘崔子也。’”春秋时,齐大夫崔杼弑国君齐庄公,又杀直书其事的太史官,后自缢而死,人们找

  • 五鼎烹

    《汉书.主父偃传》:“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意思是说,人生在世,不应草木一生,不是轰轰烈烈地生,便当轰轰烈烈地死。后因用为咏不甘默默一生情愿轰轰烈烈死去之典。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