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鲂鱼赪尾”。宋曾巩《送吴秀才》诗:“怜君满腹富文彩,倦尾赤色无波澜。”述补 比喻十分困苦辛劳。语本《诗经·周南·汝坟》:“鲂鱼赪尾。”宋·曾巩《送吴秀才》:“怜君满腹富文彩,~无波澜。”△多用于表
同“兔魄”。唐元稹《梦上天》诗:“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词语兔轮】 汉语大词典:兔轮
源见“伶伦凤律”。借指箫笛类管乐器。唐黄滔《送君南浦赋》:“莫不拈嶰竹以凄楚,拨湘弦而激越。”元 杨维祯《春侠杂词》之七:“蜀琴声奏双鸳鸯,嶰竹和鸣双凤凰。”【词语嶰竹】 汉语大词典:嶰竹
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由主试者事先拟试题,写在简策上,分为甲乙两科,列置案上。应试者随意选取,当场据题作答。主试者按题目难易和所答内容而定优劣。后以此为典,泛指考试。【出典】:《汉书》卷78《萧望之传
《书.益稷》:“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孔传:“〔夏禹〕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复往治水,不以私害公。”后因以“辛壬癸甲”谓一心为公,不计私人利益。清邹容《涂山》诗:“辛壬癸甲今何有?且向东门牵黄狗。”并列
同“裂麻”。清蒲松龄《过孙给谏芙蓉斋》诗:“圣明无待攀朱槛,痛哭应烦裂白麻。”
《文选》卷二十四,三国魏.嵇叔夜(康)《赠秀才入军五首》其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嵇康用“目送归鸿”所表现的是怡然自得的情趣。后用为咏送别之典,或表现志趣自得的心绪。唐.钱起《
隋.薛道衡《老氏碑》:“庄周云: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据《文苑英华》卷八四八引)春秋时有秦佚,曾吊唁老子。后遂用为得道之士的典故。唐.皎然《因游支硎寺寄刑端公》:“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
同“林下风气”。《老残游记》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见“林下风气”。《老残游记》8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 岂古人所谓有~的,就是这样吗?”【词语林下风范】
源见“蓝桥”。指仙女居处。亦指男女嫁娶之地。宋无名氏《百字谣.贺人娶姑女》词:“太真姑女,问新来、谁与欢传玉镜。莫恨无人伸好语,人在蓝桥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