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郜鼎在庙

郜鼎在庙

《春秋.桓公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周公庙)。”

左传.桓公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

鲁国从宋国运来郜国的大鼎,同月戊申日把大鼎安放在鲁国太庙中。这件事并不合乎礼制,因此鲁大夫臧哀伯谏诤说:“一个身为国君的人,必须发扬威德而抛弃邪恶,如此才能作为文武百官的典范,即使如此,仍担心有失误,可见必须发扬美德来垂范子孙。现在郜国的大鼎放在宗庙内,那里还有比这更明显的受贿行为呢?”后来用“郜鼎在庙”用于讽刺把贿赂物放置神圣肃穆之处所。

后汉书.孔融传》:“招呼元恶,以自营卫,专为群逆,主萃渊薮。郜鼎在庙,章孰甚焉!”唐.韩愈《石鼓歌》:“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此用以衬托石鼓的珍贵。


猜你喜欢

  • 百端交集

    一作“百感交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卫洗马:卫玠,字叔宝,曾做洗马的官,故名,卫玠在中原沦陷、西晋灭亡、

  • 剪商

    《诗经.鲁颂.閟宫》:“后稷之孙,实为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东汉.郑玄笺:“剪,断也。大王自豳徙居岐阳,四方之民咸归往之,于时而有王迹。故云是始断商。”《诗.鲁颂.閟宫》中有“实始剪商”句,是说

  • 梦中槐蚁

    同“槐根蚁”。宋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长干 白下,青楼朱阁,往往梦中槐蚁。”

  • 士甘焚死

    源见“焚林”。指贤士爱惜名节,宁死不苟求利禄。宋黄庭坚《清明》诗:“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 分竹使

    同“分虎竹”。宋苏轼《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诗:“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

  • 赠路旁金

    源见“秋胡戏妻”。指以金钱引诱女子的轻佻举动。唐李嘉祐《杂兴》诗:“一别十年无尺素,归时莫赠路旁金。”

  • 屈轶指佞

    晋.张华《博物志》四:“尧时有屈轶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屈轶草是神话中的草,传说尧太平盛世之时,生长在宫庭前,倘佞人入朝,便弯曲而指向他,故又叫指佞草。后因以“屈轶指佞”用为识

  • 一枝春信

    源见“陆凯传情”。指梅花开放的春讯。宋吴澄《题和靖观梅图》诗:“一枝春信到孤山,冰雪肌肤不觉寒。”【词语一枝春信】  成语:一枝春信

  • 幕里红丝

    源见“丝幕牵红”。喻指深闺待字的美女。明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屏间孔雀人难中,幕里红丝谁敢牵?”【词语幕里红丝】  成语:幕里红丝汉语大词典:幕里红丝

  • 公孙布被

    指公孙弘主张节俭,他做官后自己盖用还是用麻布做的被子。后以此典比喻官吏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字季,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人。年轻时曾为狱吏,因罪免。家贫,放牧为生。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