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长沮桀溺

长沮桀溺

长沮(jù句)、桀溺:春秋时,楚国叶(今河南叶县)地两名避世隐者。 此典指长沮、桀溺两位隐士讽刺孔子挽救西周制度所作努力。后以此典比喻避世隐居的高士,或逃避世事之人。 当时,孔子离开楚国叶地,返回蔡国(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在途中遇见长沮、桀溺并肩耕地,孔子看出是隐居乡间之人,就让子路(仲氏,名由,也字季路。孔子学生)去打听渡口在哪里。长沮说:“那个车上拉着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孔丘吗?”子路说:“是。”长沮说:“他是应该知道渡口之人呀!”桀溺问子路:“你是谁?”回答说:“是仲由。”又问:“你是孔丘门徒吗?”回答说:“是。”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与其跟随躲避暴君乱臣之人,还不如追随躲避乱世之人呢!”。此典又作“效沮溺”、“问津”、“沮溺”、“津难问”、“耦耕身”、“沮溺耕”、“溺沮耕养”、“长沮耕”、“耦耕”、“耦耕夙约”。

【出典】:

史记》卷47《孔子世家》1928、1929页:“去叶,反(同“返”)于蔡,长沮、桀溺耦(ǒu藕,两人并肩)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渡口)焉。长沮曰:‘彼执舆(驾车)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古时对男子尊称)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yōu yōu幽幽,随风飞起摇晃飘浮)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改变)之?且与其从辟(同“避”)人(坏人,指坏国君)之士,岂若从避世(逃避社会现实)之士哉!”

【例句】:

三国魏·王粲《从军诗》之一:“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唐·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宋·悔尧臣《表臣以阻水见勉》:“野叟津难问,贤人酒不空。”宋·苏轼《浣溪沙》:“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宋·苏辙《次韵王巩留别》:“请君速治鸡黍具,待我同为沮溺耕。” 苏辙《又次韵游小云居》:“永远林栖真有道,溺沮耕养亦忘情。” 宋·陆游《春雨》:“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清·汪琬《计甫草至寓斋》:“耦耕知未遂,相顾倍伤神。” 清·金衡《过友人别馆》:“耦耕夙约行当践,有伴巢由合荷锄。”


【典源】《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 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 (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 (避) 世之士哉?’耰(you) 而不辍。”《史记·孔子世家》亦载。

【今译】 春秋时隐士长沮、桀溺在田中并排而耕,孔子从那儿路过,让子路去打听渡口。长沮问:“拉着缰绳驾车子的那位是谁?”子路说:“是孔丘。”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他就是知道渡口的人啊。”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问:“您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又问:“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说:“对,正是。”桀溺说:“大道崩坏,天下像洪水一样滔滔横流,谁又能改变它? 你与其追随那逃避恶人的人,哪里如追随逃避整个尘世的人呢?”说完,又埋头耕作。

【释义】 后以此典指避世隐居的高士; 或形容退隐田间,逃避世事。

【典形】 长沮耕、津难问、沮溺、沮溺耕、沮叟、溺沮耕养、耦耕、耦耕身、耦耕夙约、问津、效沮溺、问津人、偶沮溺、沮溺心、问耦耕、桀溺耦长沮。

【示例】

〔长沮耕〕 宋·陆游《春雨》:“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津难问〕 宋、梅尧臣《表臣以阻水见勉》:“野叟津难问,贤人酒不空。”

〔沮溺〕 唐·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沮溺耕〕 宋·苏辙《次韵王巩留别》:“请君速治鸡黍具,待我同为沮溺耕。”

〔溺沮耕养〕 宋·苏辙《又次韵游小云居》:“永远林栖真有道,溺沮耕养亦忘情。”

〔耦耕〕 清·汪琬《计甫草至寓斋》:“耦耕知未遂,相顾倍伤神。”

〔耦耕身〕 宋·苏轼《浣溪沙》:“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耦耕夙约〕 清·金衡《过友人别馆》:“耦耕夙约行当践,有伴巢由合荷锄。”

〔问津〕 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效沮溺〕 三国·王粲《从军诗》之一:“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猜你喜欢

  • 雀角

    同“雀角鼠牙”。《聊斋志异.冤狱》:“偶因鹅鸭之争,致起雀角之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词讼》:“闾阎雀角,起于一时之忿争,因而趋告。”【词语雀角】   汉语大词典:雀角

  • 仲路诺

    《论语.颜渊》:“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孔子赞美仲由(字子路)说:“子路从不拖延履行诺言。”后因以誉履行诺言之典。南朝梁.江淹《谢法曹惠连赠别》诗:“共秉延州信,无慙仲路诺

  • 鼋桥

    源见“鼋梁”。指桥梁。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诗:“鼋桥浮少海,鹄盖上中锋。”【词语鼋桥】   汉语大词典:鼋桥

  • 高阳俦侣

    同“高阳伴侣”。宋周邦彦《锁寒窗》词:“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 禹汤罪己

    《左传.庄公十一年》:“宋国大水,宋公归因于自己对天不敬而自责。鲁大夫臧文仲说:‘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禹和汤为上古时代的有德贤君,每当国家遭受灾祸,他们不怨天

  • 践胙

    同“践阼”。《隶释.汉费亭侯曹腾碑阴》:“践胙之初,受爵于东土,厥功章然。”【词语践胙】   汉语大词典:践胙

  • 排虚翮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之二十七:“晋平公游于西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

  • 桂兔

    源见“月桂”、“玉兔”。指月亮。唐韩偓《元夜即席》诗:“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词语桂兔】   汉语大词典:桂兔

  • 庄周打骷髅

    战国庄周《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檄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

  • 千载之遇

    见“千载一遇”。《后汉书·马援传论》:“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