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飞蛾赴火

飞蛾赴火

由“如飞蛾之赴火”简缩而成。“赴火”也作“赴焰”、“赴烛”、“扑火”、“投火”、“投焰”等。南朝梁代到溉字茂灌。彭城武原(今江苏邳县西北)人。溉少时孤贫,聪敏好学而有才。性格直爽,为人公正。官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溉之孙名荩,自幼爱好诗文,及年长,诗文超过到溉。深得梁武帝赏识。有一天,梁武帝看了到荩的诗文便与到溉开玩笑说:“你孙子的文章写得这样好,你的文章大概是他代你写的吧!”于是就写了《连珠》诗一首赐与到溉。其内容是:“用砚台磨出墨计来写文章,挥笔疾书文彩飞扬。这就像飞蛾全力扑火一样,忘记了自身的存亡。你已经是年迈之人,何不让你孙子到荩来替你写文章呢?”由于梁武帝的器重,到荩升为丹阳尹丞。这个典故,原指牺牲自己,照亮他人。后多比喻自投罗网或自取灭亡。

【出典】:

梁书》卷40《到溉传》569、570页:“(到荩)尝从高祖幸京口(今江苏镇江),登北顾楼赋诗,荩受诏便就,上览以示溉曰:‘荩定是才子,翻恐卿从来文章假手于荩。’因赐溉《连珠》曰:‘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lìn蔺,过分爱惜)。必耄(mào帽,八九十岁的年纪)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例句】:

后晋·张昭运等《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宋·黄庭坚《演雅》诗:“蛣蜣转丸贱苏合,飞蛾赴烛甘死祸。” 元·杨显之《潇湘雨》二:“他今日自来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3折:“我已曾着人拿住杨景、焦赞两个,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 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27回:“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明·汪廷讷《狮吼记·住锡》:“只因迷宿本,似飞蛾投焰,自取焚身。”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乔彦杰一笑破家》:“飞蛾扑火身须丧,蝙蝠投竿命必倾。” 清·陶贞怀《天雨花》22回:“偏偏今日来追上,飞蛾投火自烧身。”


主谓 现喻自取灭亡。语本《梁书·到溉传》:“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张洁《串行儿》:“真像~那样急不可待地自取灭亡。”△多用于灭亡方面。→以卵击石 自投罗网 自取灭亡。也作“飞蛾赴焰”、“飞蛾赴烛”、“飞蛾扑火”、“飞蛾投火”、“飞蛾投焰”、“飞蛾投烛”、“夕蛾赴灯”、“夜蛾赴火”。


【词语飞蛾赴火】  成语:飞蛾赴火汉语词典:飞蛾赴火

猜你喜欢

  • 狗脚朕

    朕,皇帝自称。意即狗脚皇帝,也用来比喻无实权的傀儡君王。本北魏孝静帝让位于北齐前遭齐文襄王的奚落语。孝静帝,名善见,清河文宣王亶(dǎn胆)的儿子,11岁被齐献武王高欢与百僚拥立即位,后封齐献武王的儿

  • 索米王门

    同“索米长安”。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之二:“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 镜分鸾别

    源见“破镜重圆”、“镜鸾”。喻夫妻分离。《红楼梦》七八回:“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

  • 鲁赵

    源见“鲁酒薄而邯郸围”。泛指各种酒。清 丘逢甲《镇海楼送王豹君方伯之蜀》诗:“酒评鲁 赵尊前国,笛破《伊》《凉》曲里州。”

  • 窥玉

    同“窥宋东墙”。《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邻女乍萌窥玉意,文君早乱听琴心。”【词语窥玉】   汉语大词典:窥玉

  • 李下

    同“瓜田李下”。南朝 陈徐陵《谢儿报坐事付治中启》:“拾金樵路,高士所羞;整冠李下,君子斯慎。”【词语李下】   汉语大词典:李下

  • 商山芝

    源见“商山四皓”。隐者疗饥的紫芝。唐李德裕《忆药苗》诗:“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词语商山芝】   汉语大词典:商山芝

  • 疑冰

    源见“夏虫语冰”。比喻浅薄无知而自以为是。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大心》:“以小缘大,以末缘本,其不能穷,而谓之幻妄,真所谓疑冰者与!”【词语疑冰】   汉语大词典:疑冰

  • 一言败秦

    参见:许历谏军

  • 十室九匮

    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匮,指财物匮乏。《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参见“十室九空”。见“十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