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鹬(yù),一种水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争战,两败俱伤,而使第三者坐享其成,因而得利。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对赵王说,我这次从燕国来,路过易水时,见到一个河蚌张开壳,在河滩上晒太阳。刚好一个鹬鸟飞下来,伸出嘴就啄食蚌肉。河蚌合起壳来夹住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了。河蚌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有死鹬了。它们互不相让,但谁也战胜不了谁。正在这时,渔人走过,把它们一起抓住了。现在赵国将要伐燕,燕、赵两国长期相持不下,我恐怕秦国要坐享渔人之利了,希望大王您慎重地加以考虑。赵王觉得苏代讲得有道理,于是就决定停止攻打燕国。

【出典】: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例句】:

元曲选》失名《气英布》:“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这正叫做“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词语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汉语词典: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猜你喜欢

  • 耆英会

    源见“洛阳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鲁迅《花边文学.古人并不纯厚》:“广州开的耆英会,却明明收集过一大批寿翁寿媪,活了一百零六岁的老太太还能穿针,有照片为证。”【词语耆英会】   汉语大词典:耆英

  • 鸾续

    源见“续弦胶”。谓妻亡后续娶。《聊斋志异.鬼妻》:“伯叔兄弟惧堕宗主,私劝聂鸾续;聂从之,聘于良家。”【词语鸾续】   汉语大词典:鸾续

  • 汉主思李牧

    《史记.冯唐列传》:“上(汉文帝)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冯)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李牧,战国赵之良将,他北防

  • 麒麟

    同“麒麟阁”。元乔吉《折桂令.张谦斋左辖席上索赋》曲:“多少英雄,不到麒麟。”【词语麒麟】   汉语大词典:麒麟

  • 素鲤

    源见“鱼传尺素”。指书信。唐武元衡《祭李吉甫文》:“风传丽句,缄开素鲤。金石相投,铿然在耳。”【词语素鲤】   汉语大词典:素鲤

  • 飞破镜

    源见“飞鹊镜”。喻夫妇分别。唐王昌龄《送裴图南》诗:“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 履霜知冰

    《周易.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盖言顺(顺,通慎)也。”行于霜上而知严寒结坚冰的冬季即将到来,故应防慎于始,切实安排好过冬的事。后因用以比喻见微知著,寻端见绪,防微而杜渐。《后汉书.蔡邕传》:“是

  • 羊公碑

    源见“堕泪碑”。指襄阳百姓树立在岘山的羊祜纪念碑。多用以颂扬官吏的惠政。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词语羊公碑】   汉语大词典:羊公碑

  • 宿瘤

    源见“宿瘤采桑”。用为丑女的典型。《三国志.徐邈传》:“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加粉脂则宿瘤进,蒙不洁则西施屏。”【词语宿瘤】   汉语大词典:宿瘤

  • 措大

    亦曰“醋大”,用以指贫寒失意的读书人,含有轻慢之意。语出五代汉宗室刘旻(mín岷)之口。周显德元年(954年),太祖郭威驾崩,世宗柴荣继立。刘旻在契丹人的支持下,率兵攻周,包围潞州。周世宗率兵亲征,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