㟙山
① 一作蜡山。 又名雀山。 在今山东烟台市南㟙山。 清光绪 《登州府志》 卷3: 㟙山 “山麓有温泉”。
②即鹊山。今山东济南市北鹊山。
即“鹊山(2)”。
① 一作蜡山。 又名雀山。 在今山东烟台市南㟙山。 清光绪 《登州府志》 卷3: 㟙山 “山麓有温泉”。
②即鹊山。今山东济南市北鹊山。
即“鹊山(2)”。
南宋改青墩场为青村场。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奉城镇。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青村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二年 (1724) 于此置奉贤县。清时设盐课大使,后设场知事。
又名涧布岭。即今江西宜春市东南六十里涧富。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陕西凤县北三里。南宋陆游 《观秋夜感旧》 诗: “往者秦蜀间,慷慨事征戍,猿啼鬼迷店,马嘶飞石铺。” 《方舆胜览》 卷69凤州: “鬼迷店在大㪚关下。”在今陕西省凤县东北。南宋陆游有
即今甘肃民勤县西北莱菔山。《方舆纪要》卷63镇番卫:来伏山在“卫西北八十里。其山脊高首俯,如拜伏然,因名”。
又称阁院禅林。俗称大寺。在今河北涞源县城内西北隅。《清一统志·易州》: 阁院禅林 “在广昌县 (今涞源县) 治北街。俗名大寺。东汉时创建。唐尉迟恭重修。有碑记”。又称阁院禅林寺,俗称大寺。在河北省涞源
即今辽宁北票市西南顾洞河,为大凌河支流。《清一统志·承德府一》: 固都河 “在朝阳县北。自石罅中流出,行五里伏入地,又六十里涌出,南流六十里,会喀喇托欢泉入大凌河”。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析潘水县置,属潘州。治所在今广东茂名市东北。一说在今高州市东南。《新唐书·地理志》:“毛山县, 以毛山为名。”开元二年(714)改为潘水县。古县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置
在今云南马关县西六十八里八寨镇。清代以原八寨长官司地置,为开化府所辖八里之一。嘉庆二十五年(1820)改属安平厅。1914年属马关县。清康熙元年(1662年)以八寨长官司改置,即今云南省马关县西八寨。
即今湖南双峰县东北三十里测水乡。《清一统志 ·长沙府二》 “铜钱湾市” 条: 侧水市 “在(湘乡) 县西南七十里”。
在今广东清远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清远县: 枫坑营 “在县西南,接三水县界,西防四会之瑶。其相近有塘角、蚊虫石、大庙峡、黄流寨、石角、河村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