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山
在今河北易县西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12易州:万仞山,“《志》云:在紫荆关南数里,高峻壁立”。
在今河北易县西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12易州:万仞山,“《志》云:在紫荆关南数里,高峻壁立”。
一作章阿布林城。即今西藏昂仁县。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 (藏) 语: 将,山阴也。阿木凌,旧地名。城居山北,因地以名其城也。”
一名好阳河。即今河南灵宝市东北好阳河。《水经·河水注》: 曹水 “出南山,北径曹阳亭西。其水西北流入于河”。《史记·陈涉世家》: “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 《索隐》: “小颜云,曹水之阳也。其水
在唐东都城北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东部。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 卷5载: 泄城渠 “渠自含嘉仓城北,循城南流至宣仁门南,屈而东流经立德坊北,至东北隅绕其坊,屈而南流入漕渠”。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上、中、下天竺山的合称。周密《武林旧事》卷5:三天竺“自灵鹫至上竺郎当岭止”。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清幽溪 “在县东南四十里。自澧州慈利县之添坪、麻寮二所流经此,分为二支,一至公安县西六十里之孙黄渡入江,一至江陵县之虎渡口入江”。
即今江西赣县北大湖洲。《方舆纪要》 卷87赣州府赣县: 湖洲 “在府北八十里。突起江中,周围数里”。
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巫坊。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彭湃县曾迁治于此。
①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西北隅,折北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自北向南流的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尔雅·释地》:“两河间
即石汗那。都艳城(今阿富汗东北境斯科扎尔一带;一说即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西南迭脑)。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1:赤鄂衍那国“东西四百余里,南北五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即“石汗那”。
即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三十四里麦市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通城县东南有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