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吴

三吴

古地区名。三国吴韦昭著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详。其后说法不一: 《水经注》以吴郡、吴兴、会稽三郡为三吴,相当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宁波一带;唐杜佑《通典》、《元和志》以吴郡、吴兴、丹阳三郡为三吴,相当今江苏秦淮河流域和太湖以东、以南及浙江钱塘江以北地区;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以吴郡、吴兴、义兴三郡为三吴,相当今太湖周围和浙江钱塘江以北地区。因义兴始置于晋,不应纳入三国时“三吴”之称,故当以《水经注》或《通典》、《元和志》之说较为符合原意。至于宋税安礼《历代地理指掌图》以苏、常、湖三州为三吴;明周祁《名义考》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更是后人之附会。


古地区名。三国吴韦昭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详。东晋南朝时所指不一:《水经注·渐江水》指吴郡、吴兴、会稽为三郡,《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指吴郡、吴兴、丹阳三郡,《吴郡志》引《郡国志》指吴兴、义兴、吴郡为三郡。《资治通鉴》东晋咸和三年(328年)胡注亦指吴郡、吴兴、义兴三郡。而宋税安礼《历代地理指掌图》以苏、常、湖三州为三吴,明周祁《名义考》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为后起之说。


猜你喜欢

  • 和亭铺

    亦作禾亭墟。即今湖南宁远县东北二十里禾亭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宁远县东北有和亭铺。

  • 南住山

    在今浙江兰溪市南。《方舆纪要》 卷93兰溪市: 南住山在 “县南十五里。祝穆云: 其山自闽中迤逦而来,至此截然而住,因名”。

  • 剑南道

    唐贞观元年 (627) 置,为全国十五道之一。以在剑阁之南得名。开元二十一年 (733) 变为政区,为十五道之一,治所在益州 (后升为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涪江流域以西,大渡河流域和雅

  • 临乡县

    西汉置,初为侯国,后为县,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南五十七里。《水经· 巨马水注》: 巨马水 “东南径临乡城南,汉封广阴顷王子云为侯国。《地理风俗记》 曰: 方城 (在今固安县西南十七里方城村)

  • 湔县

    三国蜀汉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建兴十四年 (236),“夏四月,后主至湔,登观坂,看汶江之流,旬日返还成都”。裴松之注: “湔,县名也,属蜀郡。” 后废。

  • 北障山

    即百丈山。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7灵川县:北障山在“县北十里。倚峙如屏障,与临桂尧山对峙,高广称之,《志》亦谓之元山。山周环有泉百源,其著者曰滑石泉”。

  • 失怜千户所

    元置,属开元路。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苏祖河流域。明改置失里卫。

  • 贵勒尔河

    亦名贵烈河。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之归流河,为洮儿河支流。《清一统志·科尔沁》: 贵勒尔河 “在右翼前旗北八十里。自右翼界鹤五河,东北流会榆河,为贵勒尔河,经魁勒库山,东南流会阿尔达尔河,入洮儿

  • 托馨河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西南与科尔沁右翼前旗界之托欣河。《清一统志·黑龙江》“绰尔河”条:“又托馨河在(齐齐哈尔)城西五百里。东流会绰尔河。”

  • 南郑

    战国时秦邑,在今陕西汉中市东二里。《战国策·韩策二》: “请道于南郑、蓝田以入攻楚。” 即此。古邑名。(1)战国秦邑。即今陕西省汉中市。《战国策·韩策二》:“请道于南郑、蓝田以入攻楚。”即此。(2)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