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水县

三水县

①西汉置,属安定郡。为属国都尉治。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下马关镇北红城水古城。东汉末废。

②北魏太延二年(436)置,属新平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邑县西二十八里。西魏大统十四年(548)移治今彬县西北十五里白马堡。隋开皇三年(583)移治今彬县。大业元年(605)移治今旬邑县北十五里陇川堡,属豳州。后属北地郡。唐属邠州,广德元年(763)移治今旬邑县东北职田镇。元和十二年(817)还治今旬邑县北陇川堡。蒙古至元七年(1270)废。明成化十四年(1478)复置,仍属邠州。移治今旬邑县。1914年改为栒邑县。

③明嘉靖五年(1526)析南海、高要县置,属广州府。治所在今广东三水市西河口镇。明曹学佺《名胜志》广东三水县:“三水者,汇水、翁水、陶水也。国朝(明)嘉靖五年析南海县之北境,高要县之东境建县, 治白塔,而三水俱在其南,故名。”而《清一统志·广州府》 引《旧志》称:“西江为一水,北江为一水,合流而达省城为一水,故名三水。”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45年移治今三水县(西南镇)。1993年改设三水市。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镇北红城水古城。属安定郡,为安定属国都尉治。东汉末年后地入羌胡,废。(2)古旧县名。(1)北魏置,治今陕西省彬县东北。属新平郡。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年)徙治今彬县西北。此后治所屡有迁移。隋至宋属豳(邠)州。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并入淳化县。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复置,治今旬邑县。明、清仍属邠州。1914年因与广东省三水县重名,改名栒邑县。(2)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南海、高要两县置,治白塔村龙凤岗(今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河口镇城内村),属广州府。1945年迁治西南镇。1993年撤销,改设三水市。


猜你喜欢

  • 洱海

    明代以来西洱河又习称洱海。在今云南大理市东。《明一统志》 卷86大理府: 西洱海 “在府城东。古叶楪河也,一名洱海,又名西洱河。源自邓川,合点苍山之十八川而汇于此,形如人耳,周三百余里,中有罗筌、浓禾

  • 尹州

    ①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改南定州置,治所在郁林郡布山县(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古城)。大业二年(606)改为郁州。②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马邑县(今云南牟定县东北十二里马厂)。辖境约当今云南牟定

  • 尚婆城

    在今甘肃徽县东北。北魏延兴四年 (474)置固道郡于此。《水经·漾水注》: 尚婆水 “历两当县之尚婆城南,魏故道郡治也”。在今甘肃省徽县东北。北魏延兴四年(474年)置固道郡治此。后废。

  • 柔佛国

    马来亚封建王国。1511年葡萄牙人侵占满剌加国后,苏丹玛末德被迫撤离。1530年前后其子阿拉乌丁于柔佛重建都城。1819年英人占领新加坡,1914年正式沦为英国保护地。

  • 决里隘

    当在今越南北端高平省广渊南。《宋会要辑稿》第197册《蕃夷四》:交趾入侵,“王师以去年(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十一日,举兵出界讨伐。是日,破大(决)里隘,各路贼党望风逃溃,二十一日抵富良江”。南宋

  • 昔木土脑儿

    当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一说在蒙古国东南苏赫巴托省南部。《元史·世祖纪》: 中统二年 (1262),“十一月壬戌,大兵与阿里不哥遇于昔木土脑儿之地,诸王合丹等斩其将合丹大儿赤及其兵三千人,塔察儿与合

  • 甘南县

    1933年改甘南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甘井子(今黑龙江省甘南县)。1945年改属嫩江省,1949年又划归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西部,东临嫩江,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属齐齐哈尔市。面积 4792 平方

  • 平谷县

    ①西汉置,属渔阳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北十二里城子庄。西晋初废。后复置。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②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蓟州。治所即今北京市平谷县。明洪武十年(1377)省入三河县,

  • 抹必力赤巴山

    即今青海西南之巴颜喀喇山。明宗泐 《望河源》 诗序: “河源出自抹必力赤巴山,番人呼黄河为抹处,犁牛河为必力处: 赤巴者,分界也。其山西南所出之水则流入犁牛河,东北之水是为河源。”

  • 柳驴城

    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魏书·唐和传》: 世祖遣万度归讨焉耆,唐和 “会度归喻下柳驴以东之六城,因共击波居罗城,拔之。后同征龟兹,度归令和镇焉耆。时柳驴戍主乙真伽率诸胡将据城而叛,和领轻骑一百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