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关

东关

①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六十里东关镇西北,裕溪河东岸濡须山上。三国吴诸葛恪筑,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三国志·魏书·齐王芳传》:嘉平四年(252),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即此。

②即义阳三关之一的武阳关。在今河南信阳县南,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因位置偏东,故名东关。《魏书·中山王英传》:永平二年(509)进取三关。英曰:“东关易攻,宜先取之。”乃“身督诸军向东关”。即此。

③在今湖北崇阳县南。《方舆纪要》卷76崇阳县:东关在“县南六十里。其相近者曰高视山,接江西宁州界。寇盗充斥,此为扼要之所,向设官兵戍守”。

④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北。《方舆纪要》卷77荆门州:东关在“州北一里。宋末设以御敌”。

⑤在今湖南绥宁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2绥宁县:东关“在城(今寨市镇)东。城西又有西关”。

⑥在今广西桂林市东。《方舆纪要》卷107临桂县:东关“在府城东江门外。又有南北两关及府西南文昌门外之中关,皆近郊之捍卫也”。

⑦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4廉州府合浦县:东关“在府东北,明初置,久废。嘉靖十五年重修,改曰条风关”。

⑧明置,在今广西宜州市东。《方舆纪要》卷109宜山县:东关“在府城东。成化三年,垒石为垣,以护民居,亦曰迎恩关”。


(1)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濡须山上。三国吴诸葛恪筑,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北控巢湖,南扼长江,为吴、魏两国兵争要地。嘉平四年(252年)魏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即此。南北朝仍为军事重地。(2)又名武阳关。隋、唐时亦名礼山关,宋时又名大塞岭。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


猜你喜欢

  • 麻坑

    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周田镇西麻坑村。《清一统志·韶州府》 “白土营” 条内: 崇祯八年又增九营,其中有麻坑。

  • 阿尔泰

    清光绪三十年(1904)设阿尔泰办事大臣,驻承化寺(今新疆阿勒泰市)。辖阿尔泰乌梁海七旗、新土尔扈特二旗、新和硕特旗。1914年改办事长官,直隶中央。

  • 乐山场

    为盐场。在今四川乐山市南二十里牛华镇。产井盐。民国设场知事。

  • 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丹桂村。1935年4月底, 中央红军长征到此,总部驻扎在一幢三合一照壁式的二层楼民房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在此部署抢渡金沙江的作战计划。

  • 迤州

    在今湖北枝江县南。《水经·江水注》:“ (枝江) 县东北十里,土台北岸有迤洲,长十余里。义熙初,烈武王斩桓谦处。”

  • 南水关

    在今湖南沅陵县城南。《方舆纪要》 卷81辰州府沅陵县: 南水关在 “府城南门外。又城西有西关。为近郊防御处”。

  • 洛带镇

    北宋置,属灵泉县。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洛带镇。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北部。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洛带,人口3000。相传为三国蜀诸葛亮所建,因刘禅曾失落玉带于此,故名落带,后取谐

  • 毕利河

    亦作毕列河、毕哩河、毕噜河。即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碧流河。明《辽东志》卷1:毕利河在“(盖州卫)城东南一百八十里”。其源有二:一出布务山;一出猫儿岭。南流经庄河市和瓦房店市之间,至普兰店市东南入海。

  • 海安礁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南部,位于隐波暗沙西南约3海里。为一马蹄形环礁,长17公里。礁湖水深4—11米,西北端有水深5米的礁滩。1947年公布名称为海安礁。

  • 三北

    地区名。(1)指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的北部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建有三北防护林。(2)指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三市北部。属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的一部分,为浙江省棉花重点产区。(3)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