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周王陵

东周王陵

东周建都洛阳,历二十二代国王,但因史籍失载,致使多数王陵难以确定墓主。从现有史料和考古资料,东周王陵大致可分三个陵区:(1)周王区。在今洛阳市西南周山附近。因山上有东周王陵,故名。此处现存土冢四个,其中三个相依的土冢居东,俗称“三山”。“三山”以西750米处又有一孤冢。“三山”以中间一冢最高,直径75米,高34米;东侧的一冢直径65米,高30米;西侧的一冢直径51米, 高26米。据历代传说, 这里为周敬王、悼王、定王的陵墓。“三山”以西的孤冢巍峨高耸,直径约115米,高近50米,世人称其为周灵王冢。(2)王城陵区。在今洛阳市纱厂南路以东、西工区中心一带。1957年钻探四座东周墓,平面呈现“甲”字形,一侧为近方形的墓室,墓室周围充填河卵石和木炭以防潮防盗,另侧为墓道。发掘出的1号墓室长10米,宽9米,距地表深12米许,南端的斜坡墓道长达40米,墓道和墓圹的壁上,都施红、黄、白、黑四色的彩绘,葬具周围积石积炭。此墓曾遭两次盗掘,从残存的随葬品看,有铜质车马器、玉器、铁器和彩绘陶器,其中石圭还带有“天子”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这些大墓附近还陆续发现有规格较高的铜器墓、编钟墓、车马坑、随葬坑等。这里可能是东周早期的王陵区域。(3)金村陵区。在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端。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钻探出一座长19米、宽14米、深12米的大墓,墓道长60米。大墓周围另有二十余座大小墓葬,还有陪葬的车马坑。《水经·洛水注》 引《帝王世纪》曰:“景王葬于翟泉,今洛阳太仓中大冢是也。”太仓位于汉魏故城东北角,即今金村东。金村与翟泉相邻,此大冢应是周景王的陵墓。周威烈王墓也在金村一带。《水经·谷水注》 曰:“周威烈王葬洛阳城内东北隅,景王冢在洛阳太仓中,翟泉在两冢之间。”


猜你喜欢

  • 零陵

    古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史记·五帝本纪》: 舜 “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 利州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置,治所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市)。皇祐三年(1051)移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营山、南部以北,通江、平昌以西,平武、梓潼以东地区和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星

  • 洋泽镇

    又名杨宅。即今江西安福县西洋溪乡。《明史·地理志》 吉安府安福县: “西有罗塘巡检司,治洋泽,后迁江背,俱仍故名。” 《清一统志·吉安府二》: 萝塘巡司 “在安福县西九十里洋泽寨。宋初置巡司于时砻镇,

  • 甘棠驿

    元置,属南靖县。即今福建南靖县北甘棠。清以后废。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置,在今福建省漳州市南。

  •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左传》: 僖公三十年 (前629) 九月,“晋侯、秦伯围郑,……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围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还”’。《水经·洧水注》: 七里沟水 “又南历烛城西

  • 冷口关

    明置,属迁安县。为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冷口。地处燕山山脉青龙河支流冷口沙河谷道, 为控御要隘。《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冷口关在“县北七十里。明初,三卫贡道由冷口入。有关城……《志》云:东

  • 个碧铁路

    从今云南个旧市经鸡街、蒙自至碧色寨。全长72.2公里。与滇越铁路衔接。1915年动工修建,1921年建成。

  • 楚亭

    在今广东广州市。清阮元 《广东通志》 卷216“番禺故城” 引唐马总 《通历》: “周夷王八年,楚子熊渠伐扬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 清代在越秀山中山纪念碑旁建 “古之楚亭” 牌坊,以资纪念。

  • 方城山

    ①即王城山。在今浙江温岭市西北三十五里。宋《嘉定赤城志》卷20黄岩县:王城山“本名方城山,王羲之《游四郡记》云: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壁立,越王失国,尝保此山”。②在今湖

  • 宏村

    在今安徽黟县东北二十五里际联乡,北通太平等地,始建于南宋绍熙初(1190)。现存独具特色的古村落布局较为完整,古民居建筑也较多。在安徽省黟县城北11千米。古村落沿曲折小溪两岸和村中月塘和村南南湖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