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都

东都

①西周武王都镐,成王时周公营建洛邑,作为镇抚东方的政治中心。因而称镐为西都,雒邑为东都。

②新莽以长安为西都,以洛阳为东都。

③东汉建都洛阳,因在西汉旧都长安之东,故名东都。班固有《东都赋》。

④隋大业初营建洛阳新城(即隋唐故城,今洛阳市),称东京。大业五年(609)改为东都。唐初废。显庆二年(657)复称东都。光宅初改为神都。神龙初复为东都。天宝初改为东京。上元三年(762)复称东都。五代梁改为西都。后唐同光元年(923)又改为东都。后晋改为西京。

⑤五代梁开平元年(907)改汴京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置东都;而以洛阳为西都。

⑥五代南唐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称西都,以吴旧都江都府(今江苏扬州市)为东都。

⑦清顺治十八年十二月(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置承天府于赤嵌城,号东都明京。


(1)周武王都镐(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成王时周公营建雒邑(今河南洛阳市),作为抚镇东部的政治中心,因称镐为西都,雒邑为东都。(2)东汉都雒阳,以在西汉旧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之东,故称东京,亦名东都。班固有《东都赋》。(3)隋大业五年(609年)改称东京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为东都。(4)唐显庆二年(657年)以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为东都。武周光宅元年(684年)改名神都,神龙元年(705年)复称东都。天宝元年(742年)改称东京,上元二年(761年)停京号,次年复号东都。(5)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以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市)为开封府,建东都。(6)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年)改洛京(今河南洛阳市)为东都。至晋天福三年(938年)迁都汴州,改称西京。(7)五代南唐都江宁府,称西都;以吴旧都江都府(治今江苏扬州市)为东都。(8)清顺治十八年十二月(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奉明正朔,以今台湾省台南市为东都;或泛称台湾为东都。次年六月郑成功死,其子郑经继位,改称东宁。


猜你喜欢

  • 平州六洞长官司

    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属都匀府。治所即今贵州平塘县。清初改为平州长官司。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置,治今贵州省平塘县。属都匀府。清初改为平州长官司。

  • 宁江军

    五代方镇。后蜀改镇江军置,治所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北宋废。五代方镇名。五代唐天成二年(927年)七月置,治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入宋废。

  • 小江

    ①在今广东澄海市北。宋置小江巡司于此。②在今广西上思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小江“在州东南。即源出峨利江之右江也。流经州境,入宣化县界”。③在今广西浦北县东。源出浦北县北,南流为浦北县与博

  • 崔氏庄

    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玉山下。唐博陵崔兴宗宅,亦曰东山草堂。杜甫有 《九日蓝田崔氏庄》诗。

  • 八步关

    明置,在今四川芦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八步关“在县东北五十里”。

  • 枣社镇

    亦名早社镇。北宋置,属定安县。即今甘肃宁县东南三十里早胜镇。金属定平县。古镇名。北宋以唐枣社驿置,在今甘肃省宁县东南。属宁州。后废。

  • 秀姑峦山

    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与花莲县交界处。中央山脉最高峰,海拔3805米。布农语原称此山为马博拉斯,意即“白发”,喻冬季山顶多积雪。后以神话传说,少女秀姑入山取宝冻死山中,故名。在台湾省本岛中部,南投、花

  • 突泉镇

    清置,属宜君县。即今陕西宜君县南哭泉乡。在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南部、小额木特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5.4平方千米。人口3.9万。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置醴泉镇。宣统元年(1909年)置醴泉

  • 安奠堡

    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明天启元年(1621),毛文龙袭安奠,入镇江城。即此。在今辽宁省丹东市东北。明天启元年(1621年),毛文龙袭安奠,入镇江城,即此。

  • 沙里八丹

    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南部纳加帕蒂南;或以为在今印度东部马苏利帕特南。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沙里八丹国,居古里佛山之后,其地沃衍,田少俗美,气候微暖。”明《郑和航海图》有沙里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