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高县

临高县

唐开元元年 (713) 改临机县置,属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临高县东北。贞元七年 (791) 改属琼州。北宋移治今临高县西南。南宋绍兴初移治今临高县。元属乾宁军民安抚司。明初属琼州府。民国初属广东琼崖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88年划归海南省。


在海南省海南岛西北部,东北临琼州海峡,西北濒北部湾。省直辖行政单位。面积1317平方千米。人口41.6万。辖11镇。县人民政府驻临城镇。隋大业六年(610年)始建毗善县,治今临城镇西北,属儋耳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毗善县改为富罗县,属儋州;同年立临机县,治今临城镇东北。开元元年(713年)改临机县为临高县。《读史方舆纪要》:毗耶山“县西北十里。山有兽如虎,俚人呼为毗耶,故名。一名高山,县名临高以此”。五代南汉废富罗县,将其部分归入临高县。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移治莫村(今临城镇)。1914—1920年属琼崖道。1948年属海南特别行政区。1950年后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1959年并入澄迈县。1961年复分出。1988年后属海南省。地属琼北台地。属北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甘薯、花生、甘蔗、橡胶、胡椒、香茅、椰子、咖啡等。林木以桉树为主。渔业发达,新盈、调楼为两大渔港。“临高乳猪”和“新盈鱿鱼”为著名特产。工业有制糖、化纤、农机、制盐、建材、陶器、食品、粮食加工等厂。临高木偶戏独树一帜,颇具特色。西线高速公路经县境北部。有临高角等旅游地,纪念海南解放热血丰碑。


猜你喜欢

  • 蜡鹅铺

    在今贵州从江县西北。《清一统志·黎平府》 “朗洞铺” 条: “蜡鹅铺” 等皆有兵戍守。

  • 按台山

    即今阿尔泰山的元代译名。又作金山。《元朝秘史》 作 “阿勒台山”。Altai,蒙古语意为“金”。《元史·武宗纪》: 大德十年 (1306) “驻冬按台山……十一年春,闻成宗崩,三月,自按台山至于和林”

  • 阿什哈达摩崖碑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三十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的断崖绝壁上。为明代两摩崖刻石。第一碑刻于绝壁中部,坐北朝南,高出水面10米。此碑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刻字三行。第二碑在第一处西侧40米处的山脚斜

  • 崎头城

    在今江西大余县东章江曲流处。《陈书·高祖纪》: 南朝梁大宝元年 (550) 高祖伐路养,进顿南康,“修崎头古城”,即此。在今江西省大余县东章江曲流处。《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陈霸先起

  • 安边砦

    北宋置,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金属通远县。元废。

  • 混夷

    即绲戎。在今甘肃陇山以西。《诗经·大雅 ·绵》: “混夷駾矣。”

  • 利松嘛巴

    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北,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清《西藏图考》卷5:利松嘛巴族、勒达克族、多嘛巴族“均百长一员,住牧朱特地方”。朱特今名珠托。

  • 吉林厅

    清乾隆十二年(1747)改永吉州置,属宁古塔将军(后改吉林将军)。治所在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辖境约当今吉林舒兰、德惠二市以南松花江流域一带。光绪八年(1882)升为府。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 中院村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二十八里,为孤山口入上方山必经之地。民国《房山县志》卷3引魏必复《天开中院碑阴记》:“至元十年应公禅师始来住持……建中院寺于南沙河。”村因寺名。后分为上、下中院村。

  • 宣平门

    汉惠帝四年 (前191) 建。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青口村西侧。《汉书· 王莽传》: 地皇四年(23) 十月,更始帝大兵击王莽,“兵从宣平城门入,民间所谓都门也”。师古注: “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