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江
在今广东信宜县北。《舆地纪胜》卷117高州:丽水江“在信宜县东北八十里。源出白马山,流入宜州界”。《方舆纪要》卷104信宜县:丽水江“在县北八十里。出县北百里白马山下,流入东川”。
在今广东信宜县北。《舆地纪胜》卷117高州:丽水江“在信宜县东北八十里。源出白马山,流入宜州界”。《方舆纪要》卷104信宜县:丽水江“在县北八十里。出县北百里白马山下,流入东川”。
唐置,在今青海贵南县一带。
1933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四川通江县的两河口、空山坝和陕西镇巴县的核桃树、简池四地析置,治两河口(今四川通江县北两河口乡)。同年2月迁治泥溪场(今通江县北泥溪乡)。1935年3月废。旧县名。(1)
即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温林关,与福建武夷山市接界。《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铅山县 “分水关” 条下: 温林关 “在县东南七十里。岩峦峻绝,亦崇安八关之一也”。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北。北接江西省铅山县界,形势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北三十里乡城镇。《寰宇记》卷20黄县“士乡城”引《后汉书》云:“齐有士乡,越有君子里谓此。”(按:今本《后汉书》无此文)。
即今四川叙永、纳溪二县境之永宁河。《方舆纪要》 卷73永宁宣抚司: 永宁河 “亦曰界首河”。《明史·曹震传》: 洪武二十四年 (1391),“会永宁宣慰司言: 所辖地有百九十滩,其八十余滩道梗不利。诏
即今安徽桐城县西南陶冲镇。《清一统志·安庆府二》: 陶冲驿 “在桐城县西南四十里。地名三安坂,道出潜山县”。
南朝宋末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境。南齐废。
即今甘肃东南部藉河。源出甘谷县西南,东流经天水市入渭河。唐杜佑 《通典》 卷174: 藉水“一名洋水,今名峄水”。
①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清 《日下旧闻考》卷121保定县: 南镇 “在城 (今文安县西北新镇) 南十八里。按 《保定县志》: 南镇为南北往来孔道,河流环绕,岸有古柏横接如桥,行者便之。《邑志》 谓之柏桥
又称延祥寺塔。在今广东南雄市城内。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塔为六角九层,高50米。据乾隆《南雄府志》卷3《名胜志》载:“阴晴塔影”为南雄十二景之一,“在延祥寺中。世传祥符二年己酉,异人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