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市

1947年于王爷庙置,为兴安盟府驻地。治所即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1964年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1980年复设市,科尔沁右翼前旗驻此。


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兴安盟行政公署驻地。面积865平方千米。人口28.3万。辖7街道办事处、2苏木、2乡。市人民政府驻兴安东路。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科尔沁右翼前旗郡王鄂其尔在此建家庙,称王爷庙。1929年置兴安镇(又称怀远镇)。1931年复名王爷庙。1946年置王爷庙街公署;同年改街公署为街政府,属科尔沁右翼前旗,东蒙自治政府治此。1947年置乌兰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直辖自治区。194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迁驻张家口,改兴安盟公署驻地,属兴安盟。1953年撤销兴安盟,改为自治区辖市,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驻此。1954年改属呼伦贝尔盟。1958年改属科尔沁右翼前旗。1964年改为乌兰浩特镇。1980年复置乌兰浩特市,属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洮尔河、归流河在此汇合。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农产玉米、稻、小麦、谷子、高粱、大豆,畜产牛、马、羊、猪。工业有钢铁、电力、机械、建材、化工、森工等。白阿铁路、111国道经此。有乌兰浩特民航机场。名胜古迹有成吉思汗庙、罕山公园等。建有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三音诺颜部

    外蒙古旧部名。即赛音诺颜部。清雍正三年(1725)分土谢图汗部西境置,乾隆三十一年(1766)加汗号,是为喀尔喀四部之一。所部二十四旗,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牧地约当今蒙古国后杭爱、巴彦洪戈尔等省和前杭爱

  • 威宁州

    清雍正七年 (1729) 改威宁府置,属大定府。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13年改为威宁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降威宁府置草海镇,治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属大定府。1913

  • 新昌军

    唐置,属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平罗县境。后废。

  • 底马撒宣慰司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底马撒军民宣慰使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马都八 (今缅甸莫塔马)。辖境在今缅甸萨尔温江入海口一带。正统以后废。

  • 客星山

    ①即今浙江慈溪市西南二十里陈山。《方舆纪要》 卷92余姚县: 陈山在 “县东北十里。高千余仞,少石,饶草木。远望卓削,至其巅则正平。相传子陵尝居此,一名客星山”。②在今湖北恩施市西。《方舆纪要》 卷8

  • 行者坡

    本名平靖关。在今河南信阳县。《舆地纪胜》卷80信阳军:平靖关“今名行者坡,在军南七十五里”。又作行者关,本名平靖关、西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南。

  • 营田

    即今湖南汨罗市西三十一里营田村。旧属湘阴县,明置巡司于此。

  • 鱼鳌山

    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56宁羌州: 鱼鳌山 “宋绍定四年,蒙古拖雷入汉中,分两军。东军屯于兴元、洋州之间,以趋饶风关; 西军由别路入沔州,取大安军路,开鱼鳌山,撤屋为筏,渡嘉陵江,入关堡

  • 陕县

    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西汉属弘农郡。东汉属恒农郡。西晋属弘农郡。北魏为弘农郡治。后改为北陕县。北周复改为陕县,为崤郡治。隋开皇初为陕州治。大业三年(607) 改属河南郡。义宁

  • 七屯城

    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米兰古城。《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自蒲昌海南岸,西经七屯城,汉伊脩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