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华山

九华山

①即覆舟山。又称小九华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太平门西侧。山顶有三藏塔,塔下葬有唐玄奘的部分顶骨。现已辟为九华山公园。

②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西接贵池市,南接石台县。《寰宇记》卷105青阳县:九华山“旧名九子山,李白以有九峰如莲花削成,改为九华山”。李白与高霁、韦权舆等有《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由李白首唱:“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后又有《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从此,九华之名,遂广为流传。唐开元间,新罗僧金乔觉来此,定居化成寺。贞元间圆寂后,被尊为地藏道场。经宋及明,大兴寺院,发展为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③在今福建莆田市西北。《方舆纪要》卷96兴化府莆田县:九华山在“府北十里。由县之西南诸山而来,至延寿溪,九峰攒簇如莲花,故名。亦名陈岩,以昔有陈姓者隐此也。亦曰陈仙山”。


(1)在江苏省南京市太平门西侧、玄武湖东南岸。以山麓昔有小九华寺而名。一称小九华山。以山形似覆舟,又称覆舟山。六朝时又称龙舟山、玄武山,为帝王游乐之地。山上诸胜后毁于兵火。现山上有五层方塔三藏塔,1944年建,葬唐僧玄奘的部分顶骨。(2)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有九十九峰,以天台、莲华、天柱、十王等九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 1341 米。《太平御览》载,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因唐著名诗人李白有“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诗,从此更名九华山。《太平寰宇记》:“九华山在县南二十里。李白以有九峰如莲花削成,改为九华山。”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名胜古迹遍布其间。唐刘禹锡赞其“奇峰一见惊魂魄”,宋王安石誉为“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开发始于东晋隆安年间。唐开元间(一说永徽间)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地藏)来此,辟地藏王道场。历经宋、元、明、清,日益兴旺。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现尚存化城寺、肉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6300余尊,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等文物 2000 余件。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辟有国家森林公园。

九华山景区示意图


猜你喜欢

  • 上包座佘湾寨

    即今四川若尔盖东南包座乡。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上包座佘湾寨土千户。

  • 布古什卡伦

    即博霍锡卡伦。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斋桑泊西北布加兹。

  • 扎格斯台

    即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扎格斯台苏木。清及民国间为察哈尔左翼正蓝旗驻地。

  • 蒲陶宫

    即葡萄宫。在汉长安上林苑西部,今陕西周至县境。为汉上林苑中的离宫。《汉书·匈奴传》:元寿二年 (前1),“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上林苑蒲陶宫”。

  • 沙栏墟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宴东镇。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新宁县(今台山市)有“沙栏墟”。

  • 水尽源通塔坪长官司

    元至正初置,治所在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二十里水浕司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废。永乐五年(1407)复置,属容美宣抚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废。

  • 夹象石

    在今云南腾冲县东。《方舆纪要》卷118腾越州:夹象石“在州东龙川江东岸。渡江而西,即高黎共山麓也。正统三年,麓川思任发叛,都督方政及别将高远渡江而南,逼贼于上江。上江,贼重地也。深入力惫,求救于沐晟,

  • 居延海

    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弱水 (今额济纳河) 自张掖北流,至下游分为东河、西河等河,汇潴于此。《水经注》 卷40: 居延泽 “形如月生五日”。唐以后通称居延海。本为一湖,其后中段淤塞,遂成二泊。汉人称

  • 桃支岭

    一作桃枝岭。又名桃花岭、冯公岭。在今浙江缙云县西南三十里。《陈书·世祖纪》: 天嘉三年 (562) 三月庚寅,“司空侯安都破留异于桃支岭”。即此。

  • 张岳镇

    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北张岳村。《清一统志·蒲州府》:张岳镇“在猗氏县东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