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折岩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玲珑山上。《清一统志》引咸淳《临安志》:玲珑山“两山屹起,盘曲凡九折,上通绝顶,名九折岩”。
即今浙江省临安市西玲珑山绝顶,盘曲凡九折,故名。宋苏轼《登玲珑山》诗:“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玲珑山上。《清一统志》引咸淳《临安志》:玲珑山“两山屹起,盘曲凡九折,上通绝顶,名九折岩”。
即今浙江省临安市西玲珑山绝顶,盘曲凡九折,故名。宋苏轼《登玲珑山》诗:“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
在今河北丰南市或滦南县境。旧名大定淀,金大定二十年(1180)改名长春淀。《方舆纪要》卷17滦州:长春淀“在废石城县西。《志》云:在州西南百二十里”。
在今浙江宁海县东长街镇。宋《嘉定赤城志》卷7宁海县:长亭盐场“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旧在港头,大观三年徙今地”。
①西汉高帝三年 (前204) 改废丘县置,属右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南佐村附近。东汉为右扶风治。三国魏为扶风郡治。西晋为始平郡治。十六国后秦皇初元年 (394) 姚兴称帝于此。北魏改属扶风郡
①北宋置,属新建县。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②北宋置,属宁陵县。在今河南宁陵县境。③北宋置,属耒阳县。即今湖南耒阳市东北四十五里新市镇。④北宋置,属原州。即今甘肃镇原县西五十里新城乡。金属彭阳县。⑤金置,
北宋置,属芝忻州。治所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福龙乡附近。后废。
亦作乌玉河。即今新疆和田、皮山境之喀拉喀什河。《明史· 于阗国》: 于阗国 “其国东有白玉河,西有绿玉河,又西有黑玉河,源皆出昆仑山。土人夜视月光盛处,入水采之,必得美玉”。
唐万岁通天元年 (696) 置,属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七十里。后陷于吐蕃。古县名。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西北。属凉州。后废。
隋大业十二年 (616) 升隆龛镇置,属资阳郡。治所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瓦子堡。《旧唐书·地理志》: “隆龛山在县西三里。” 县以山名。唐属普州,先天元年 (712) 改为崇龛县。古县名。隋大业十
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北新市镇。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 卷20:“自叙州沿流十里至马湖江口,又西溯七十里至安边寨,又水陆行三百二十里至夷都村。”
又称阳人聚。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水经注·汝水》:“鲁公水口水上承阳人城东鲁公陂。城,古梁之阳人聚也,秦灭东周,徙其君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