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东县
1941年晋绥边区由交城县分置交东、交西二县,交东县治南头村(今山西古交市西南南头)。1945年8月二县合并复置交城县。
旧县名。北岳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山西省交城县东部析置。治今古交市南头村。以位县东得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与交西县合并复置交城县。
1941年晋绥边区由交城县分置交东、交西二县,交东县治南头村(今山西古交市西南南头)。1945年8月二县合并复置交城县。
旧县名。北岳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山西省交城县东部析置。治今古交市南头村。以位县东得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与交西县合并复置交城县。
一名石维山。在山西永济市东,接运城市界。《隋书·地理志》:河东郡虞乡县“有石锥山”。
在今上海市松江县中山小学内。建于唐大中十三年 (859)。幢高9.30米。现存二十一级,各级均有雕刻,内容为莲瓣、狮首、蹲狮、力士、海浪、郡主礼佛图,幢身刻陀罗尼经,并有题记、捐款人姓名及建幢年代。1
①又名御河。即今北京城内、外金水河。《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玉河源自玉泉山,流经大内,出都城东南,注大通河。”②即今新疆西南部和田河及其东西源。因产玉得名。《梁书·西北诸戎传·于阗》:“有水出玉,名
即今广西陆川县西北马坡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陆川县图:西北有马坡墟。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清邑县(今山东莘县)。大业初改为莘县。唐武德五年 (622)复置莘州,贞观元年 (627) 仍改莘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清邑县(今山东莘县)。大业初废。
①又称西路中右翼末旗。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风黑尔。②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图斯哈勒
明洪武初置,属清流县。在今福建清流县西。《清一统志·汀州府二》:九龙驿“在清流县治西。旧名皇华,明洪武初改名,以县有九龙滩而名”。
又作海姑、海吴或上京海哥站。元置,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北海沟。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斡木火百一十 (里) 上京海哥。” 明改海胡站。
即今广西河池市西南三旺乡。元置三旺土州。明洪武初省入河池为三旺里。清设河池州同驻此。
①《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镇五岳崩”,将四镇与五岳并举。郑玄注曰:“四镇,山之重大者,谓扬州之会稽(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青州之沂山(在今山东临朐县南)、幽州之医无闾(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