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元氏县

元氏县

西汉置,为常山郡治。治所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故城。《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建武初,“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至右北平,连破之”。即此。魏、晋属赵国。北魏属赵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赵州。大业初属赵郡。隋末移治今元氏县。唐属赵州。北宋属真定府。元属真定路。明属真定府,清属正定府。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西部偏南。属石家庄市。面积668.4平方千米。人口38.8万。辖6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槐阳镇。战国时为赵元氏邑。西汉置元氏县,治今故城村,为常山郡治。《汉书·地理志》:“师古曰:阚骃云,赵公子元之封邑,故曰元氏。”北齐天保五年(554年)省。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属赵州,大业末徙今治。五代汉属镇州。元属真定路。明属真定府。清属正定府。1914年属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冀鲁豫边区。1949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与高邑县合并设高元县,同年赞皇县并入,复名元氏县。1960年属石家庄市。1961年属石家庄专区(1968年改地区)。1962年元氏、高邑、赞皇三县分设复原建制。1993年划归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山地丘陵和山前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北沙河、潴龙河、槐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为省粮食基地县。工业有化工、机械、化肥、纺织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及赵元、元院公路经此。古迹有西张村西周遗址、东韩台古墓、开化寺塔。


猜你喜欢

  • 渌洋湖

    亦作绿洋湖。在今江苏江都县西北艾陵湖东北,半入高邮界。《舆地纪胜》 卷43高邮军: 绿杨湖 “在军东南,离城三十里”。

  • 孝义桥

    ①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北五里。是当地百姓为纪念“卧冰求鲤”的王祥而建。桥下池畔原有“晋王祥卧冰地”石碑一块,今不存。桥西原有孝义寺,内有王祥塑像。今寺已毁,桥仍完好。②在今河南巩义市西东洛河上。《新唐书·

  • 阿阳县

    ①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城川乡咀头村。《汉书·高后纪》:高后六年(前182), “匈奴寇狄道, 攻阿阳”。即此。东汉属汉阳郡。西晋废。北魏复置,属略阳郡。隋废。②西汉置,属平原郡。治

  • 灵钧台

    东晋时张茂筑。为前凉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城内的台。《十六国春秋辑补》卷68前凉录:张茂永元三年(322),“茂复大城姑臧,修灵钧台”。《晋书·张茂传》载:“茂筑灵钧台,周轮八十余堵,基高九仞。”故

  • 千秋岭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接浙江临安县界。《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三年(913),“吴行营招讨使李涛帅众二万出千秋岭,攻吴越衣锦军(今浙江临安县)。千秋岭道险狭,钱传瓘使人伐木以断吴军之后而击之,

  • 古站

    即今黑龙江省呼玛县。民国白眉初《满洲三省地志》:呼玛县“民国四年迁移古站,即今治地”。

  • 白道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通武川大道。自古为河套东北地区通往阴山以北的交通要道。北魏末年,破六韩拔陵曾扼守于此,屡破魏军。《水经·河水注》:“芒干水(按:即今大黑河)又西南径白道南谷口,有城在右,萦带长城

  • 小程番长官司

    明洪武六年(1373)改小程番蛮夷长官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小程苑。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后属定番州。清乾隆年间裁。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元小程番安抚司置,治今贵州省

  • 方亭县

    北周闵帝改什方县置,属广汉郡。治所即今四川什邡县。武帝时省入雒县。古县名。北周闵帝改什方县置,治今四川省什邡市。属广汉郡。武帝废入雒县。

  • 乐陵镇

    军镇名。北魏延兴二年(472)置,与东荆州同治朗陵(今河南确山县南十八里任店镇)。《魏书·韦珍传》:桓诞降,“以诞为东荆州,令珍为使,与诞招慰蛮左。……以奉使称旨,除左将军、乐陵镇”。太和十年(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