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浸
古族名。《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 皆同姓相扶,未肯听。劳浸、靡莫数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秦、汉时期,劳浸约在今云南陆良、宜良等县一带。元封二年(前109)西汉于此置同劳县。
古族名。《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 皆同姓相扶,未肯听。劳浸、靡莫数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秦、汉时期,劳浸约在今云南陆良、宜良等县一带。元封二年(前109)西汉于此置同劳县。
在今陕西黄陵县东南。《晋书·苻登载记》: “登征虏,冯诩太守兰犊率众二万自频阳入于和宁,与苻纂首尾,将图长安。”
①在今甘肃泾川县东。《方舆纪要》卷58泾州:瓦亭驿“在州东六十里,邠泾之通道也”。②在今宁夏固原县南七十里瓦亭村。明置驿,并设巡司及递运所于此。清设千总驻防。
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十里金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江阴县图: 东有金童桥。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江阴县东有 “金童桥镇”。
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南。《清一统志·黄州府二》: 真慧寺“唐五祖宏忍禅师卓锡于此”。
即富春山。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南四十里严陵乡。《寰宇记》卷95桐庐县引《舆地志》云:“桐庐有严陵山,境尤胜丽,夹岸是锦峰绣岭,即子陵所隐之地, 因名。”又称富春山。在浙江省桐庐县南、七里泷左岸。以东汉严光
十六国前凉置,治所在今甘肃民乐县(红水堡)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甘肃民乐县和青海祁连县。北魏废。十六国前凉置,治今甘肃省张掖市南。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张掖、祁连等市县。北魏废。
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西岸镇。《明史·地理志》连州:“有西岸巡检司,治仁内乡,后徙阳山县境。”
即赐支河。指今青海东部黄河湾曲处。
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健康镇。清属盐源县,嘉庆二十二年(1817)置巡司于此。宣统元年(1909)改置盐边厅。即今四川省盐边县。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置巡检司于此。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盐边厅。
唐天宝时以新渝县改名,属宜春郡。治所在今江西新余市南三里。乾元初属袁州。大历八年(773) 徙治今新余市。北宋属临江军。元元贞元年(1295) 升为新喻州。明洪武初复为新喻县,属临江府。民国初属江西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