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海郡

北海郡

①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分齐郡置,治所在营陵县(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安丘、昌乐、寿光、昌邑等市县地。东汉改为国,移治剧县(今昌乐县西十里)。汉末孔融任北海国相,人称孔北海。魏晋时或为国或为郡。北齐改名高阳郡。

②隋大业三年(607)改青州置,治所在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北)。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广饶、青州、临朐、潍坊、昌邑等县市地。唐武德四年(621)复名青州,移治南阳城(今青州市)。天宝元年(742)又改北海郡。乾元元年(758)复改青州。李邕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


(1)西汉景帝中二年(前148年)分齐郡置,治营陵县(今山东昌乐县东南)。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潍坊、安丘、昌乐、寿光、昌邑等市县。东汉改为国。魏、晋郡国改置不常,北齐改名高阳郡。(2)隋大业三年(607年)改青州置,治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潍坊、寿光、青州、临朐、昌乐、昌邑、广饶等市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青州,移治南阳城(今山东青州市)。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北海郡。书法家李邕曾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青州。


猜你喜欢

  • 东舍溪

    又名圻溪。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寰宇记》卷92宜兴县:“圻溪,今俗呼为罨画溪。在县南三十六里。源出悬脚岭,东流入太湖。”《清一统志·常州府一》:东舍溪“唐刺史李栖筠于溪南置贡茶舍,俗谓之东舍溪。又名五

  • 大王山

    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二十三里。《魏书·世祖记》: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诏于壶关东北大王山累石为三封,又斩其北凤凰山南足以断之”。即此。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壶关县东南。北魏太平真君中,望气者言上党壶

  • 唐芦铁路

    由河北唐山至芦台 (今宁河县)。清光绪十二至十三年 (1886—1887) 由唐胥铁路展筑而成,全长45公里。今为京哈线的一段。

  • 九姑山

    在今浙江龙泉市龙渊公园。《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九姑山“在县治西北”。为县治诸山屏障之一。

  • 赤谷城

    汉西域乌孙国都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伊什特克附近。《汉书·西域传》: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本西域乌孙国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河上源、中亚伊什提克一带。

  • 砂坪寨

    亦作沙平寨、沙坪寨。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 (沙坪镇)。《方舆纪要》 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 砂坪寨 “在所东南,接峨眉、犍为之界,苗寨也……明嘉靖末,木瓜番作乱,出砂坪,嘉定、峨眉、犍为皆震扰”。即

  • 夹沟驿

    明洪武初置,即今安徽宿州市北六十里夹沟镇。《方舆纪要》卷21宿州“第城驿”条下:“州北六十里,又有夹沟驿,则北出徐州之道。”即今安徽省宿州市北夹沟。明洪武初置驿丞于此。

  • 黄花路城

    即勃海所。在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北。《清一统志·顺天府四》: 黄花路城 “在昌平州东北一百里。旧名勃海所。明弘治中置千户所于此。万历初移置于慕田峪,四年复还旧治。本朝顺治初改设黄花路参将驻守,后改都司,今

  • 阿拉善额鲁特部

    清西套蒙古二部之一。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额鲁特和硕特首领顾实汗于明末率部移居青海。清初,其子巴延阿布该阿玉什之子和罗理等居西套。康熙十六年(1677)噶尔丹袭击西套,和罗理率部避地近边。二十五年(16

  • 龙水

    ①亦名龙泉水。即石沟水。今山东青州市南石沟河。《方舆纪要》卷35临朐县“石沟水”条引郭缘生曰:“石沟水下流,溢涸有时,亦谓之龙水。”②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龙溪河(球溪河)。《寰宇记》卷76龙水县:“龙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