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仙洞
在今贵州平坝县东南十五里。明曹学佺《名胜志》: “南仙洞在卫东南十五里。石壁高十丈,入洞二十余武,地势宽平,可容千人。” 又郭子章《黔记》 卷8: “南仙洞古名南蛇洞,举人陈宪改今名。”
在今贵州平坝县东南十五里。明曹学佺《名胜志》: “南仙洞在卫东南十五里。石壁高十丈,入洞二十余武,地势宽平,可容千人。” 又郭子章《黔记》 卷8: “南仙洞古名南蛇洞,举人陈宪改今名。”
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四十里。《魏书·地形志》: 安定县有铜城。《清一统志·泾州一》: 铜城,“ 《旧志》,黄巢之乱,土人筑以御寇,北枕高山,南面平原,距汭水峡口,故址尚存”。村名。在甘肃省崇信县西部、汭河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三合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新宁县(今台山市)西有三合旧墟,其东南有三合新墟。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城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寰宇记》卷63深州乐寿县:“取其理城(乐寿亭)为名。”大业初属河间郡,十三年(617)移治今献县。唐属瀛州。元属献州。明洪武初废。古
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北。《明一统志》 卷87永宁府: 勒汲河 “源出西番,流经府治 (今永宁乡) 北,东入盐井卫界”。
北宋置,属东莞县。在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西北。《元丰九域志》 卷9: 广州东莞县有 “海南、黄田、归德三盐栅”。北宋属东莞县,在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北黄田。
俗称买卖城。清北境中俄交界通商口岸。其地本属土谢图汗部中左翼末旗。清初设有市街,为中俄商人交易场所,因该处有恰克图小河得名。雍正五年 (1727),《中俄恰克图条约》 于此草签,划定中俄中段边界,恰克
又名大崮山。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五十里。《寰宇记》 卷23引 《泰山记》 曰: “雹山出紫石英,好者内朗外明,表里映彻,形若雹状,故名雹山。”
①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新江镇北太坪街。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翁源县图表:“太平水一名江镇水。源出县东北丫髻山,西南流经太平铺,油溪水自西北来注之。”②即今四川垫江县西南太平镇。清光绪《垫江县志》卷2:太
又作黄陵渡。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黄陵冈,与山东曹县相近。《元史·木华黎传》: 金兴定四年 (1220),“金兵屯黄陵冈,号二十万,遣步兵二万袭济南。木华黎以轻兵五百击走之。遂会大军,薄黄陵冈。金兵阵河南
春秋、战国时郑国之都。即今河南新郑市。《左传》: 隐公十一年 (前712),郑庄公曰,“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汉书·地理志》 河南郡新郑: “ 《诗》 郑国,郑桓公之子武公所国,后为韩所灭